摘要:我盯着楼下昏黄的路灯,突然就想起刚上班那会,跟人吵架都敢拍桌子,
说实话,35岁生日那天,我在阳台站了好久。
手里攥着冰镇啤酒,瓶身的水珠顺着指缝往下淌,凉得人清醒。
媳妇在屋里收拾碗筷,叮当的碰撞声隔着窗户飘过来。
我盯着楼下昏黄的路灯,突然就想起刚上班那会,跟人吵架都敢拍桌子,
现在就算被客户刁难,也得笑着说“您说得对”。
以前觉得“走过半生”是句老掉牙的话,那天才明白,这四个字里全是没说出口的经历。
前半生真像一场糊涂梦。
刚进公司那会,我总觉得只要埋头干活,
领导就一定看得见,每天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报表做得比谁都细。
有次部门评优,我没选上,跑去问领导,他只说“再练练”。
我躲在楼梯间抽烟,烟味呛得眼睛发酸,那时候特委屈,觉得全世界都不公。
现在回头看,当时的自己不光缺技巧,更缺分寸感,跟同事抢活干,跟领导犟嘴,摔跟头是迟早的事。
那些疼过的地方,后来都成了最结实的铠甲。
你知道的,咱们总说“人越活越虚伪”。
以前我也这么想,直到自己栽了跟头才懂,所谓“算计”,其实是保护自己的底气。
前两年做自媒体,有个同行找我“合作”,说要互换粉丝,我没多想就答应了。
结果他抄我的稿子,还倒打一耙说我模仿他,气得我半夜睡不着。
现在不管是职场对接,还是副业合作,我都会多问一句“怎么算”,说话前在脑子里过一遍。
不是变假了,是知道了真心要给对的人,心思要花在明处。
作为理工男,不爱说虚的,这几个技巧帮我看清自己,咱们都能用。
第一,睡前“过电影”。
花5分钟想当天的事:哪件事冲动了,哪句话说急了,记在手机备忘录里,下次就少踩坑。
第二,听“逆耳言”。
以前别人批评我,我立马炸毛,现在会停下来想“他说的是不是真的”。
上周同事说我“太较真”,我改了改,跟客户沟通反而顺了。
第三,算“性价比”。
不是算钱,是算情绪:这件事值不值得我生气?这个人值不值得我掏心?想明白了,心就宽了。
现在我总算明白,人生哪有什么捷径,一半用来摔跟头、长记性,一半用来稳心态、过日子。
前半生的“傻”,换来了后半生的“醒”;以前的“直”,磨成了现在的“稳”。
不是真的东西少了,是我们学会了把真心藏在分寸里。
走过半生,看清自己比看懂世界更重要。
知道自己要啥、怕啥、能扛啥,日子才能过得踏实。
你到现在,最庆幸自己“看清”了什么?是工作的门道,还是做人的道理?
评论区聊聊。
来源:皮皮聊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