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任成水生于房山区霞云岭四马台村,幼年参加儿童团,后成为党的地下交通员,1948年入党。1956年他调到河北镇邮电支局工作,为让山里乡亲及时看到报纸、收到信件,1963年他提出邮路合并建议,并主动将自己负责的邮路从河北镇到陈家坟延长到大安山,全程一百余里,路况复
老电影《红色邮路》由北京电影制片厂1965年摄制,马尔路执导,李百万、李连生等主演。影片根据北京市房山县邮电局河北支局邮递员任成水的真人真事改编。
任成水生于房山区霞云岭四马台村,幼年参加儿童团,后成为党的地下交通员,1948年入党。1956年他调到河北镇邮电支局工作,为让山里乡亲及时看到报纸、收到信件,1963年他提出邮路合并建议,并主动将自己负责的邮路从河北镇到陈家坟延长到大安山,全程一百余里,路况复杂。他克服了诸多困难,坚持在这条邮路上投递25年,被称为“山区铁脚板”。
影片大部分在房山拍摄。房山是革命老区,有平原、山区、河流等多样地形,且农业生产先进,先进典型多,离北京近交通方便,为拍摄创造了良好条件。
影片中,于长水是京西山区沟北支局的投递员,他遇到一封“瞎信”,怀着深厚阶级感情,四处查寻,最终让失散二十多年的父女团圆。为加快投递速度,他提出增加投递任务、合并线路的建议,虽遭遇老邮递员老王反对和小秦因受伤放弃,但他主动挑起重担,以坚强意志克服重重困难,深受山区人民爱戴。
主演李百万等演员深入体验生活,了解邮递员工作的艰辛和不易,力求将角色刻画得真实生动。他们在拍摄中,需要背着沉重的邮包在山区行走,模仿真实邮递员的动作和神态,展现出角色的敬业精神和坚定信念。
来源:陇东漫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