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亮相第9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大师班,直言喜剧创作陷入死胡同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5 18:33 1

摘要:2017年首届平遥影展,冯小刚的《芳华》作为开幕影片亮相,观众裹着羽绒服在瑟瑟寒风中看完电影,口碑随即大爆,紧接着就是票房大卖。八年过去,冯小刚最近几部作品却受到较多争议。不过,正如老朋友刘震云在现场发表的“长跑论”所说,拍电影、写作、人生,都是长跑,起起伏伏

时隔8年,冯小刚再次亮相平遥国际电影展。9月25日,2025第九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举行首场“大师·对话”活动,贾樟柯当主持,刘震云做嘉宾,主角是冯小刚。

2017年首届平遥影展,冯小刚的《芳华》作为开幕影片亮相,观众裹着羽绒服在瑟瑟寒风中看完电影,口碑随即大爆,紧接着就是票房大卖。八年过去,冯小刚最近几部作品却受到较多争议。不过,正如老朋友刘震云在现场发表的“长跑论”所说,拍电影、写作、人生,都是长跑,起起伏伏都正常,一件事没做好也正常,“不好的积累是一个过程,不但忽略不了,还是必经的过程。”

回忆:首当导演就是“困难模式”

这次大师班的主题为“温故1984”,因为冯小刚的电影之路,始于1984年。此前他在部队的文工团画布景,转业后,因为有舞台美术的经验,他来到深圳电影制片厂,为一部名为《生死树》的影片做美术。

“做了几部剧的美术后,我经常给导演提一些建议,说能不能这么拍、那样拍更好,但是导演身边的人提醒我,把你本职的事做好,别掺和得太多。”冯小刚在做美术的过程中,对当导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开始和郑晓龙等人一起尝试写电影剧本,幸运的是,这些剧本很快被制片厂采纳,他也因此获得了走向导演的敲门砖。

尽管冯小刚主要的成就集中在电影,但他导演生涯的第一部作品其实是与郑晓龙合拍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他回忆,当时这个项目上马时,他去竞争导演岗位,领导回,谁找到钱谁就去拍。最终,冯小刚通过拉广告的方式取得了银行的抵押贷款,才筹到拍摄资金。也许正是因为“找钱”是他导演生涯中刻骨铭心的第一课,冯小刚之后才成为商业嗅觉最敏锐的导演之一,许多作品在市场大获成功。

《北京人在纽约》在美国拍摄,冯小刚的首部导演作品就是“困难模式”。他坦言,从拉投资到办签证,他已经筋疲力尽,要在3个月内拍完21集戏,首执导筒的他和郑晓龙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好在实践出真知,在拍摄过程中他们学到了很多创作方法与技巧。“比如我在纽约看到很多送外卖的年轻人,为了节省时间,他们把口香糖粘在电梯按键上,电梯会停在那儿不关门,他敲开门把外卖给人家,拿到小费往回跑,就能赶上电梯。”这些从生活中观察到的细节,都被冯小刚补充到作品里。刚开始他连什么是正反打都没搞清楚,但一部作品历练下来,他迅速掌握了各种镜头语言。

直言:喜剧创作陷入死胡同

从《甲方乙方》真挚描绘小人物的梦想,到《大腕》辛辣讽刺广告对生活的入侵,再到三部《非诚勿扰》对婚恋市场的细致观察,多年来,冯小刚一直稳坐内地喜剧电影头把交椅,将“冯氏喜剧”变成了一个具有鲜明个人风格和时代印记的文化品牌。

在冯小刚看来,拍喜剧需要“反向思维”。“如果你老想着一定要逗别人笑,就会陷入一种被动的创作方法,因为你会想到诸如摔跟头、裤子掉下来、奶油蛋糕砸脸上了等桥段,这种通过出洋相的方式拼命咯吱观众,其实是一个特别吃力的笨办法。”他说当年《非诚勿扰2》里的“离婚庆典”,所有仪式和结婚反着来,孙红雷和姚晨像正戏一样演,喜剧效果反而很出彩。

不过,冯小刚直言,目前的国产喜剧陷入了一个“拼命想包袱”的死胡同。“这就挺麻烦的。”他说,喜剧需要有结构,也要有荒诞性和想象力。“我们很难想象100年后的世界是什么样的,甚至50年之后都不知道,就算去想,也很容易捉襟见肘、漏洞百出。但如果我们省出这个想象力,放到现实生活里来,在现实主义中生发想象力,那这个想象力就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扎实)。”他希望喜剧创作能够更打开一些,不要老用“笨办法”。

转变:“小刚炮”变得温柔了

以贺岁喜剧见长的冯小刚,也有不少风格严肃的佳作:《一九四二》《集结号》《芳华》等属于这一类型。

《一九四二》改编自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但这部讲述1942年河南大饥荒的调查体小说无情节、无人物、无故事,不具备拍成电影的条件。这时,冯小刚提出另一个“笨办法”——重走当年灾民的逃荒路。主创辗转河南、山西、陕西等多地,直击历史线索发源地,寻访当年的幸存灾民,收集到大量故事。“第一稿剧本17万字,我们像淘金一样不断过滤,最后形成了6万多字的剧本。”冯小刚说。

刘震云说,当时他去《一九四二》剧组探班,结果主演张国立把他骂了一顿,说你不要写这么长的台词了,一个灾民饿得都走不动了,能说这么多话吗。于是刘震云又精简了一下台词。他感慨这部作品前前后后耗费了10年时间,一路拍拍停停、坎坷艰辛,但他认为这件事值得,他也从中学到了很多。在他看来,写作、拍电影就是要关注那些“被忽略的人”和“被忽略的道理”。

拍了这么多年戏,当被现场观众问及最不容易解决的问题时,冯小刚回答:还是剧本。“不把剧本解决好,其他的一切都是无意义的。很多影片的制作环节可以说无可挑剔,问题就出在剧本上,而且不好挽救。”不过,他马上解释说,这只是他的个人经验,不一定对。他连连表示,现在年轻人最烦被别人说教,这只是他的一家之言,并不强求大家认同。这满满的“求生欲”,惹得全场大笑。当年“怼天怼地”的“小刚炮”,如今也变得温柔了。

来源:子清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