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影《731》一出来,大家就吵开了锅,谁都想说几句。票房冲得老高,不到四天就十二亿,不少人酸溜溜地说,这不就是“吃爱国饭”嘛,装作替别的电影可惜不值。
电影《731》一出来,大家就吵开了锅,谁都想说几句。票房冲得老高,不到四天就十二亿,不少人酸溜溜地说,这不就是“吃爱国饭”嘛,装作替别的电影可惜不值。
可真要说靠个题材就能赚大钱,那些有名的导演们怎么不抢着拍呢?这里面的水深着呢,谁都明白,拍这种片子就是个出力不讨好的活儿!
轻一点可能名声不好听,重一点可能真威胁到性命。人都有本能,都想躲开麻烦,可偏偏有人就要往危险的地方闯,对这样的人,我们不夸他们的勇气,至少也不该怀疑他们。
看电影的时候,好多人觉得不对劲。因为电影一开始没怎么好好宣传,大家心里有个想法,结果看到的不一样,就有了误会。
比如电影里那些关人的地方,也太干净了,跟现在的牢房似的。犯人看着也挺健康精神的,吃的饭菜好像还不错,这跟我们想象中那种黑咕隆咚的、受苦受难的样子,差太远了!
可事实却是,根据历史资料,进行细菌实验,那些被拿来做实验的人,必须得养得好好的,身体不能出毛病。这样才能“好好”做实验啊,所以才显得“干净”。
还有啊,日本人当时骗人也有一套,宣传什么“友善”。那些被抓去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要遇到什么,所以电影里他们不哭不闹,甚至显得轻松,麻木顺从,这比我们以为的“苦大仇深”更符合当时的逻辑。
历史的事儿,要拍成电影,就得想好哪里是真的,哪里是电影的表达。这就像导演要考试一样,怎么把握住这条线,是真难。
电影里有个日本女军官,争议挺大的。她抱孕妇,爱听儿歌,还学胎儿在羊水里打滚,这些行为挺怪的。看到这些,有人就猜,她可能也是早期实验的受害者之一吧?
虽然现在知道的细菌实验大概在1933年前后大规模开始,可更早的、零碎的实验,可能都找不到了。这样一来,这个女军官与其说是真人,不如说是个线索,暗示受害者后面也成了害人的人。
这让整个日本人搞的实验,就透出一种更让人心底发凉的“阴险味儿”了。电影里还用“樱花烙印”来比喻一些事。
那些长得好看的艺伎,被送去“黄泉路”,还有那些天真的小孩,名字都是按着“解剖月份”来的——这些中国人,其实都被日本人灌输了“军国魂”,成了他们的傀儡。
这其实是日本人“用中国人对付中国人”、“借肚子消灭种族”的坏计划。这种背后悄悄进行的驯化和替换,比战场上的枪林弹雨,或是活生生的解剖,要恐怖得多,也更难表现。
要是能理解导演的这些心思,那电影里日本部队到底有没有女军官这种“小细节”的问题,大家也都不会那么计较了。
电影最核心的部分,大家都在说的那个“英雄式越狱”,其实是个设计。它像一条线索,把很多历史的真事儿串起来。
因为很多血腥的实验场面要求删掉,不让拍,所以电影就让主角“姜武”在逃跑的时候,偷偷摸摸看到了一些情况。这些“间接看到”的场景,就成了电影里唯一能展现731实验真实面貌的地方。
这样的妥协,让电影少了很多直接的沉重感。但只要仔细看电影的人,还是能发现很多“有名”的实验被拍了出来。
比如各种冻伤的检查、在人身体里养细菌、往外面放鼠疫、让跳蚤咬、测试母爱、烧伤毒气、解剖胎儿、画活着的脑子等等。要是简单地说电影“没怎么展现”,那可能有点不公平。
要说以前的《黑太阳》电影是直接讲实验怎么进行的,那这部《731》呢,更多地是想讲那些被实验的人,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电影也悄悄地展现了日本更深远的殖民企图。这两部电影不是对立的,可以看成互补。
“越狱”这件事本身,就有一种“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意思。电影里那些主角一直想着要逃出去,这比有的电影里,人忍了很久才醒悟过来,更符合咱们民族那种不屈服的精神。
虽然最后的结果是“没人活下来”,这很悲壮,让人心里憋屈。可那种抗争的劲儿,还是让人看到了。
这次越狱的故事里,还讲了个小细节,就是日本人对咱们中医药的抢夺。电影里看着是姜武无意中发现了中药,还偷着用,可有很多迹象都表明,这根本就是日本人设下的一个圈套。
事实也证明,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中药方子,最后还是比他们研究的那些疫病,要厉害。就像后来的非典和新冠,都是中医帮我们挺过了难关,这种暗藏的历史呼应,又有多少人看电影时没看懂,就随便笑笑过去了呢?
电影里有些演员演得让人摸不着头脑,感觉没头没尾的。后来才知道,这都是因为电影被删减了太多内容造成的。
比如电影里那个号码牌是三位数的“王志文”,他其实是1934年实验室逃跑事件的亲历者,据说还是当时参与了实验的“医生”。
这样一来,就能解释他为什么有钥匙、有地图,还养了一只老鼠。墙上的那些十字架,是不是代表每条“获得自由”的生命,也可能是他在为之前做过的坏事忏悔呢?唉,可惜这些前情,几乎全被剪光了。
还有“李乃文”演的那个角色,原来他竟然是个“实验中介”,帮日本人骗了好多中国人进实验室。所以当轮到他一家被抓时,他才那么崩溃,表演也显得特别异常。
这些中国人给日本人做事,当“叛徒”的情节,不管是不是真有历史依据,或者对故事很重要,被删掉也能理解。删了可能就不会模糊重点,也不会给别人说闲话的机会。
但除了这些,其他那些因为什么外交压力、发行压力,而删掉日本军队暴行的,真是让人搞不懂!受害者想把伤疤露出来,跟害人的人有什么关系?咱们天天抗议日本人参拜靖国神社,也没见他们顾忌过咱们的感受啊。
电影这么一剪,搞得支离破碎的,看电影的体验变差还是小事,关键是顺了日本人的意,反倒让日本人的“恶毒”显得不那么厉害了。还是咱们在国际上说得上话的地方太少了。
在海外发行这种电影的时候,人家随便一卡咱们的脖子,咱们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导演虽然用心良苦,但在电影的表达上,可能确实有不如意的地方。
他的那种“写意多于写实”的温和拍法,想法是好的,可没能符合大众的期待,就像是没调查市场,自己感动自己。
电影里一些被拿出来讨论得很多的“逃跑幻想”,还有那些不太按常理出牌的拍摄手法,都让很多人感到困惑。这可能就是能力没跟上,想表达的没表达清楚,信息没传达出去。
这样一来,观众没法真的投入进去,那些需要琢磨的暗喻和留白,就更容易被人忽略了。
这部要承担历史真相、教育意义的电影《731》,在修改了十一年之后,终于能大规模上映,这本身就是件很不容易的胜利——想想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甚至有点黑色幽默的感觉。
别的民族都在不停地讲自己的苦难,把自己的悲惨故事讲给全世界的人听。可我们呢,却要为一部反映历史的电影能不能顺利上映,去争论好多年。
距离上一次《黑太阳》电影,已经过去差不多二十年了。能等到这次的历史书写,也许就是大家愿意对《731》这部电影,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善意,多一些鼓励的原因吧。只希望下一部这样的电影,不会太遥远,也能拍得更好看些,更有力量些。
来源:莲乡情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