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银幕上,林梦卿提着绣着双蝶的裙摆踏过青石板路,马鞍墙的飞檐在晨光里划出温柔弧线,福州方言唱腔将人轻轻拽回故事里的时光……24日晚,第十二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展映活动,《双蝶扇》如约而至。
时隔70年,闽剧再次搬上银幕
闽剧电影《双蝶扇》的“破圈”之路
银幕上,林梦卿提着绣着双蝶的裙摆踏过青石板路,马鞍墙的飞檐在晨光里划出温柔弧线,福州方言唱腔将人轻轻拽回故事里的时光……24日晚,第十二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展映活动,《双蝶扇》如约而至。
闽剧电影《双蝶扇》开演前,主创人员表演经典片断。记者 张旭阳 摄
熟悉的坊巷景致与婉转的闽剧唱腔,在水墨般的画面里交织相融。“仿佛把福州的坊巷烟雨都搬上了银幕。”有观众感叹。作为闽剧史上首部彩色有声电影,《双蝶扇》凭一场“破圈”创新,让古老戏曲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从黑白到彩色的闽韵新生
胶片转动,闽韵流芳。1955年,闽剧《炼印》被搬上银幕,成为闽剧史上首部有声电影。那时,还是黑白影像拍摄,为了让全国观众理解剧情,念白甚至采用了普通话配音。七十载光阴荏苒,作为闽剧史上第二部有声电影、第一部彩色电影《双蝶扇》在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再现芳华,肩负起传统戏曲当代传承的新使命。
2023年10月,《双蝶扇》在福建开机。影片改编自同名经典闽剧,讲述林梦卿、陈子霖、吴玉山三人因命案引发的婚嫁纠葛,展现传统道德与情感抉择的戏剧冲突。该片首次尝试将闽剧艺术与彩色电影技术结合,在保留戏曲美学特质的基础上探索当代艺术表达。
“传统戏曲要赢得当代观众的认可,需要借助现代化的传播方式。”福建省实验闽剧院副院长、该剧编剧王羚说,作为传承地方戏曲的一个重要样式,拍摄戏曲电影通过电影独特的表现力和传播力,让闽剧艺术走出剧场,在更广范围内得以传承弘扬。
选择《双蝶扇》作为突破点,源于其独特的艺术价值。这个剧目传递的理念非常现代,摒弃“坏人离间”的俗套冲突,主要人物之间“好人与好人”的矛盾冲突,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意识相贯通的新意蕴——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评论家仲呈祥说,这部剧作体现了对闽剧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其文化自信与观众基础,为银幕转化提供了良好条件。
这种古今交融的特质,正是《双蝶扇》打动当代观众的关键所在。
印尼嘉宾(中)与闽剧电影《双蝶扇》演员互动。记者 张旭阳 摄
寻找戏曲与电影的平衡
从舞台到银幕,并非简单的“平移”,而是一场需要打破边界的创造性转化。“要寻找到闽剧与电影之间的平衡。这部电影要让观众同时认同它既是戏曲,又是电影。”王羚说。
对王羚来说最大的挑战是电影的分镜。他打破戏曲编剧场次的概念,吸收电影的场景概念,经过与导演等多次沟通,确定了春夏秋冬又一春的写作背景,进一步明晰了剧中人物定位,更借助电影镜头的优势,给予人物更清晰的动机背景,将戏曲舞台上难以呈现的人物内心活动外化,实现了1+1>2的效果。
在视觉呈现上,主创团队借鉴国画等传统艺术,既保持闽剧的典雅秀美,又赋予其现代审美意趣。“能执导这部戏是自己的荣幸。”导演江涛希望通过对主题设定、人物关系的重新诠释,让年轻观众产生情感共鸣,让“戏曲也可以很时尚”。
创新的前提,是对传统的敬畏。为了最大限度保留闽剧的原汁原味,影片特意邀请了舞台版的主创团队,从剧本打磨到唱腔设计,从身段指导到细节把控,全程参与创作,只为让银幕上的闽剧,还是老戏迷熟悉的“那个味儿”。
取景与布景上,影片同样注重“闽味”表达:该剧在福州南公河口、三坊七巷等地实地拍摄,融入马鞍墙、油纸伞、牛角梳等福州元素;在泰宁影视基地搭建布景,也以三坊七巷为参考,让地域文化特色贯穿始终。
这种融合对演员而言亦是全新挑战。本片女主角、省实验闽剧院院长周虹能明显感受到两种艺术形式的差异——相比舞台的连贯式表达,放大、夸张、程式化的表演,电影镜头更多体现的是人物细微、深层次的内心变化,要求演员更加收放自如。但这种挑战也激发了创作热情,主创团队致力于打造一部兼具中国风骨与闽剧韵味的口碑之作。
闽都文化的世界表达
结尾,身披青色斗篷的林梦卿如弱柳扶风,走过上下杭的那座小桥,在美好的风景中获得心灵的释然。观影厅里的掌声久久不散,这掌声,是献给一部好电影的,更是献给一门古老艺术的新生。
在这部电影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银幕上流动的闽韵、镜头里鲜活的人物,以细腻的艺术表达直抵人心。
这份感染力,首先打动了年轻观众。展映现场不少年轻人讨论情节和唱腔。“95后”观众小林感慨道:“原来闽剧可以这么美!电影版《双蝶扇》好看又好听,完全颠覆了我对戏曲的认知。”
电影版《双蝶扇》的魅力更跨越国界,征服了多位外国电影人。塞浦路斯欧洲大学教授George Papageorgiou说:“感觉灵魂受到了洗礼,这部影片和欧洲歌剧、古希腊戏剧一样迷人。”印尼文化部电影音乐艺术司司长Syaifullah Nur Hasan认为,将戏曲与电影结合带给观众一种很新奇的体验,演员把剧中人物对爱情的真切与执着表达得十分到位。
如今,《双蝶扇》的银幕之旅仍在继续——它即将亮相由中国戏曲学院与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联合策划的中国戏曲文化周,向瑞典观众展现中国戏曲的独特魅力。此外,据制片人吴增仙介绍,《双蝶扇》已获得国家电影局电影公映许可证,影片预计将于年内在全国院线上映,让更多人感受闽剧之美。(记者 燕晓)
来源:福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