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电影《中华女儿》拍摄记忆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5 08:17 2

摘要:1948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接到用电影表现抗联事迹的任务,编剧颜一烟历时五个多月走访东北十余座城市,访问了一百多位抗联同志,以搜集素材。她被抗联战士在零下四十多摄氏度露营等艰苦经历深深打动,根据“八女投江”故事及众多抗联素材完成剧本初稿。因八女具体事迹资料匮乏,

老电影《中华女儿》以“八女投江”英雄事迹为原型,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抗战题材影片。

1948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接到用电影表现抗联事迹的任务,编剧颜一烟历时五个多月走访东北十余座城市,访问了一百多位抗联同志,以搜集素材。她被抗联战士在零下四十多摄氏度露营等艰苦经历深深打动,根据“八女投江”故事及众多抗联素材完成剧本初稿。因八女具体事迹资料匮乏,颜一烟向原抗联三路军政委冯仲云征询意见,得到肯定答复,剧本最初名为《抗联的女儿》,后改为《中华女儿》。

导演凌子风将全体创作人员带到抗联战士生活过的密林体验生活,运用实景拍摄。当时的演员大多有部队生活体验,表演时能与真实环境融为一体,使得影片更加真实可信,生动展现了抗联战士艰苦的战斗生活。

于洋在片中饰演抗联战士张勇,有诸多惊险戏份。如拍摄炸江桥场景时,原计划在真实桥墩处拍摄,后因发现江中有日军废弃军车和船壳而改在置景处,下方挖了堆满杂草的大坑缓冲。但拍摄时于洋跳下后膝盖撞到头上而晕厥。

此外,八女投江时于洋与日军战斗的戏,身边埋的都是真炸药,拍摄难度大且危险,不过这段戏最后因会影响八女投江的英雄形象而被剪掉。

导演凌子风与翟强在影视语言表达方面做了很多探索,运用了具有象征意蕴的空镜头、追求光影造型、对抒情段落进行特技化处理以及尝试两极镜头等,全片近600个镜头,将抗联生活和战斗中的特殊环境以及人物的性格特点完全展现出来,使影片呈现出不俗的艺术品相。

来源:陇东漫步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