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影《731》于9月18日这个承载民族伤痛记忆的日子正式公映。影片首日票房即突破亿元大关,截至9月21日,票房已累计突破8.38亿,预测总票房接近15亿。
银幕上的光影记忆,不仅是一场电影,更是一次民族历史的集体反思。
电影《731》于9月18日这个承载民族伤痛记忆的日子正式公映。影片首日票房即突破亿元大关,截至9月21日,票房已累计突破8.38亿,预测总票房接近15亿。
然而,高票房背后却出现了令人忧心的现象:大量有组织的差评席卷各大平台,使影片口碑呈现两极分化。
这些差评大多避开历史事实本身,纠缠于所谓“剧情漏洞”和“细节不实”,甚至质疑影片“美化侵略者”。当民族伤痛记忆被搬上银幕,我们应当以怎样的态度面对?那些看似“客观”的影评,是否正落入历史虚无主义的陷阱?
01 历史真相铁证如山,影片背景扎实可靠
面对网络上“剧情漏洞百出”的指责,我们有必要考察影片的历史还原度。导演赵林山率领创作团队历时十载打磨剧本,期间查阅逾百万字历史档案。
这些珍贵史料包括第七三一部队原始实验报告、幸存者口述实录以及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制作团队还特邀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馆长金成民担任历史顾问,从建筑布局到服装配饰,均严格参照史料还原。
对于影片中“囚犯饮食起居条件过于优渥”的质疑,历史事实给出了有力回击。据史料记载,731部队年经费超1000万日元,他们将实验对象按健康程度分类,最健康者被用于传染病试验。这种看似“优待”的背后,是为了麻痹囚犯的警惕性,保证“实验材料”身体指标符合研究需求。电影中王永章那句“是不是断头饭”的质问,正揭示了日军的险恶用心。
至于“女大佐角色牵强”的批评,影片中女大佐和艺伎身上的樱花烙印,以及自称“7月、8月、9月”的孩子们,都是历史真实的艺术呈现。日军在东北沦陷时期强制孩子学日语、背溥仪诏书,进行精神控制,这是不容否认的历史事实。
02 艺术创作的尺度平衡,历史记忆的当代启示
影片《731》在表现尺度上面临两难选择。一方面,真实的历史远比电影残酷:活体解剖、冻伤实验、细菌战等暴行触目惊心。另一方面,电影作为大众媒介,需考虑观众承受能力和分级限制。导演在真实性与艺术表现之间做出了审慎权衡。影片选择以象征和隐喻替代直接展示,通过高墙、铁门、麦田、热气球等意象,侧面传递恐怖与压迫。这种艺术处理虽引发“不够真实”的批评,但实为在当前环境下的必要妥协。
对于“为何不拍得更真实”的质疑,需知原计划180分钟片长被压缩至125分钟,删减的55分钟正是最具情绪张力的部分。影片能如期公映,已让这段历史获得大规模传播的机会。
有观众感叹“电影导致自己企业倒闭”的荒谬评论,显然已超出正常批评范围。更值得关注的是,IMDb出现短时间内评分骤降至2.5的现象,这种明显有组织的评分行为,损害了中国文化输出的努力。
03 历史铁证与当代使命,国际反响与真相掩盖
日本731部队的罪行有着铁证如山的档案记录。研究表明,日军先后对我国20多个省、区发动细菌战,采用飞机撒播、特务汉奸施放以及掺入食品、水源等方式进行细菌攻击。这些暴行造成约230万名中国军民感染,其中死亡者约65万人。从近些年的调查研究看,中国实际受害死亡人数远高于这个数目,至少有200万人。
浙江崇山村的村民们,自发在村落为逝者建亭立碑,一笔一笔刻下1315个名字。这种民间记忆的保存,是对历史真相最朴素的守护。
日本政府至今未对731部队的罪行进行深刻彻底的反思和正式的忏悔谢罪。相反,日本右翼势力通过好莱坞渠道向影片《731》施压、要求删改关键情节。这种试图掩盖历史真相的行为,恰恰印证了影片拍摄的现实意义。
电影计划在全球多国上映,包括美国、加拿大、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英国、德国和法国等。这种国际传播引发日本外务省的多次施压,试图阻挠影片上映。事实表明,某些势力害怕这段历史被国际社会知晓。
04 铭记历史的意义,民族记忆的守护
有人认为和平年代不应反复触碰伤痛,但忘记就意味着背叛。电影《731》片尾,3000多个受害者的名字在银幕上滚动,整整持续了三分钟,每一个名字都承载着一段不该被遗忘的生命轨迹。这种视觉冲击力,是对历史记忆最直接的唤醒。
一位博主随机询问青少年“日本何时侵华”,四个孩子中,一个答错,三个不知道。这种历史记忆的淡忘,正说明了《731》等历史题材影片的必要性。
对于“拿爱国情怀圈钱”的指责,需知导演赵林山为这部影片倾尽半生心血,抵押房产,带队赴哈尔滨、日本实地考察,走访幸存者后代。其初衷绝非商业考量,而是出于对历史责任的担当。
影片最后两行静静流淌的字幕:“这里,无人生还”“若记得,我便活过”。这句简短的话语,道出了铭记历史的意义——让每一个逝去的生命在我们的记忆中继续“活着”。
电影市场终会降温,网络争论也会逐渐平息,但历史的记忆必须代代相传。影片结尾那句话值得每个中国人深思:“同胞们,向前走,出口有光,有人间烟火,有国泰民安。”
这烟火人间、这国泰民安,不是靠遗忘和原谅换来的,而是先辈用一代人打了三代人的仗赢来的。当我们在光影中重温民族伤痛,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让悲剧不再重演。
来源:阿宝侃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