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30亿被下架?被舆论杀死的《八佰》,以及故意视而不见的真相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3 03:12 7

摘要:日军战报称其上海特别陆战队第十大队在扫荡闸北期间仅一人战死,并提到在仓库中发现一百多具中国守军尸体。然而,四行守军最初有420余人,撤退至租界时还有370多人,这一数字明显矛盾。

关于电影《八佰》,网络上存在诸多争论。有人认为它是一部出色的影片,也有人批评其扭曲历史。

关于战斗规模的问题。真实的四行仓库战斗确实没有电影呈现的那么夸张,但若仅引用日军战报就断定整个战斗是“表演”,则显得片面。

日军战报称其上海特别陆战队第十大队在扫荡闸北期间仅一人战死,并提到在仓库中发现一百多具中国守军尸体。然而,四行守军最初有420余人,撤退至租界时还有370多人,这一数字明显矛盾。

再看守军方面的记载,谢晋元在战报中提及,仅10月29日一天就歼敌八十余人,四天战斗总计毙敌约二百人,并击毁战车两辆。

这些数据也出现在其子孙的著作与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的陈列中。若完全否定这些记载,等于同时质疑纪念馆存在的正当性。我们批评时应实事求是,就事论事,不能因某些人物有争议,就全盘否定相关历史叙述。

在历史分析中,作战双方往往会在战报中夸大或缩小数字,这是心理战的常见手段。即便对谢晋元的数据打折扣,四天毙伤敌数也远不止一人。

有评论甚至声称谢晋元一个敌人都未击毙,这已近乎对英雄的不尊重。若选择完全采信日军战报,则也须同样采信其在平型关、南京作战中的报告——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除了谢晋元的报告,一营长杨瑞福的回忆也提到战斗激烈。他指出,27日下午,日军在战车掩护下进攻仓库大门,战车被炸毁后,日军聚集于西南墙角,守军一名战士最终身捆手榴弹跳楼与敌同归于尽。

这段战斗还被美国记者拍摄下来,并由日本媒体剪辑成新闻片,但后半段战斗过程未见披露。尽管影像不完整,但中方多名老兵的回忆高度一致,均指出战斗残酷激烈。我们是否宁愿相信日军记载与残缺影像,也不相信亲历者的集体记忆?

第二个争议是关于“杀俘”情节。从军事和历史角度看,这一情节并非毫无依据。人民军队严格执行优待俘虏政策,但当时的国军属于旧式军队,出于国仇家恨杀害俘虏的情况确有发生。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常对人物和事件进行集中与再创作,以便在有限时间内塑造人物、烘托气氛。将多个事件融合于一人之身是常见手法。例如,电影中日军俘虏拒不投降且言语挑衅,在这样的情境下,守军战士出于愤怒与恐惧作出极端反应,并非完全脱离史实。类似情节在《兄弟连》《拯救大兵瑞恩》等西方战争电影中亦常见,并未影响其成为经典。

第三个争议涉及对四行之战的基本立场。有人认为这完全是一场“表演”,与苏州河南岸的战斗相比显得虚伪。从国民政府高层或国际视角看,四行作战确具表演性质,且战略意义有限。

但对仓库中的四百将士而言,他们接到的命令是死守,并不知道究竟要守多久,更不知日军不会使用重武器。置身于孤立无援、四面皆敌的环境中,死守仓库所需的心理承受力极大。

甚至接到撤退命令时,谢晋元仍一度坚持死守。这些军人是否愿意以生命为代价进行一场“表演”?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另有人认为“四百人对三十万”是夸大其词。但这其实是一种象征性表达,强调守军身处重围、独守孤楼的处境。若身临其境,每一位守军战士所面对的都是整个上海的日军力量。

还有批评指出“他们在保护我们”这句话是在偷换概念,认为守军只是在保卫蒋政权。

但若设身处地想,对于当时的上海市民而言,在满城皆敌的情况下,唯一一支仍在抵抗的中国军队,无疑会带来巨大的精神鼓舞。这也就是为什么苏州市南岸的民众纷纷募捐支援,并不顾流弹危险观战助威。这支部队成为北岸民众心中的一束光。

更有人认为四行之战是“耻辱”,不应被拍成电影。但当年指挥层漠视士兵生命,并不代表这些军人不值得被纪念。他们同样为抗战付出了鲜血与生命,其壮烈事迹是中国抗战史上的一部分。

第四个争议是电影中日军部队的张冠李戴。片中进攻四行仓库的是陆军第三师团第六十八联队,而历史记载中参与进攻的实为上海海军特别陆战队土师大队。

这一点确属电影与史实不符。但值得注意的是,第六十八联队当时正在猛攻苏州河南岸,其下属三个大队中有两个大队伤亡惨重,唯独第二大队不见踪影。虽无直接证据,但其是否存在参与四行进攻的可能?

此外,一些中文史料及日文维基百科也提到第三师团参与此次战斗。因此,仅凭土师大队战报就完全否定守军回忆,也值得商榷。

四行作战的意义并非在于歼敌数量,而在于其象征性与精神意义。如老兵杨养正在接受采访时所说,他们明知是死守,仍毅然服从命令。

在采访中,这位高龄老人一提到战斗就挺直腰板、提高嗓音,仿佛重回战场。他回忆道,战斗持续四天五夜,官兵轮番休息,市民冒险运送物资。最终撤退时,杨养正在击敌坦克时受伤,左眼被弹片击中而摘除。进入孤军营后,团长谢晋元被叛徒刺杀,全体官兵和上海市民无不痛哭。

四行守军的表现,点燃了沦陷区民众的希望,彰显了中国军人不屈的精神。这段历史不应被遗忘,更不应被曲解。我们应当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理性看待艺术创作与历史记忆之间的关系。

来源:莲乡情影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