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位从澳洲出发、走到美国好莱坞、再来到中国的国际科幻电影大师亚历克斯·普罗亚斯(Alex Proyas),与著名监制、第八届浙江国际青年电影周总顾问王红卫,于9月22日浙江创投大师课上,展开精彩对谈。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金然
一位从澳洲出发、走到美国好莱坞、再来到中国的国际科幻电影大师亚历克斯·普罗亚斯(Alex Proyas),与著名监制、第八届浙江国际青年电影周总顾问王红卫,于9月22日浙江创投大师课上,展开精彩对谈。
主办方供图
这是国际科幻电影大师遇见中国电影新生代的现场,为参与浙江创投训练营的青年创作者们及影视院校的学生们,带来了一次关于电影本质、工业发展和创作未来的深刻思辨。
在王红卫老师结合教学经验的引导下,亚历克斯·普罗亚斯毫无保留地分享了他从MV拍摄到入围戛纳短片金棕榈、从《乌鸦》到《移魂都市》、从《我,机器人》到《神秘代码》的创作心路历程。
多岗位实践:
打破专业壁垒的成长之路
“在创作过程中,经验是非常重要的。无论你在电影创作里是哪一个岗位,你要了解所有的板块都是非常重要的。”Alex Proyas开门见山地分享了他的核心观点。
这一点引起了王红卫老师的强烈共鸣:“我们在多岗位培养上会有点匮乏,学科分得比较明确。而在北美、欧洲,他们从教育系统内基本上就是轮岗制。”
亚历克斯·普罗亚斯回忆起自己从摄影系毕业后与同学开公司拍摄MV、广告与短片的经历:“有时候我做导演,有时候朋友做导演,有时候我做摄影。身为一个后来的导演,我从所有的板块学习了很多技术跟经验。我非常推荐年轻人也去尝试。”
主办方供图
不害怕犯错:
在实验中寻找自我风格
“当你年轻的时候,你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当我们年纪大了一点就知道,我们好像不是所有都知道。所以我们要吸收这些知识之后,自己创造实验,然后找到自己的风格。”亚历克斯·普罗亚斯说道。
这一观点击中了一个痛点。王红卫老师感慨地说:“我的学生从30年前到现在,一直有一个甚至越来越强烈的感受——他们害怕犯错。他们在之前的中学教育里,已经养成了寻找标准答案的习惯。这在艺术创作上是一个非常大的妨碍。”
双轨的融合:
工业与艺术的平衡智慧
对于电影工业,亚历克斯·普罗亚斯给出了他的独特理解。他坦言自己是“实验性的创作者”,但同时也深谙商业运作的规律。
“我构建电影时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商业层面——动作戏、剧情片,这些让资方很开心的商业元素。底下的层面是重要的层面——科幻电影里面的哲学和理念。关键是如何让这两个层面合作、合并在一起。”
王红卫老师补充道:“这实际上讲的是市场性和自我表达结合的方式,来应对在工业体系下的创作。”
主办方供图
低成本的兴奋:
拥抱技术革新的前瞻视野
亚历克斯·普罗亚斯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对新技术的拥抱。“预算越少的时候,我越有自由性去创作。所以每次有新科技出来我都非常欢迎,因为可以帮助我用低成本达到更多我想要的。”
这种对技术的开放态度在当下AI时代显得尤为重要。王红卫老师联系现实指出:“现在我们又面临了AIGC技术的来临。成熟的电影人可能会有恐慌和焦虑,而年轻人应该更多的是兴奋。”
对于AI技术,亚历克斯·普罗亚斯表达了理性而积极的态度:“我不害怕AI,但我还是很坚持我喜欢的传统电影制作方式,比如我喜欢跟真的演员一起创作。我鼓励所有创作学生,采用综合性的元素,无论是新的还是旧的。”
创造神秘感:
科幻电影的核心魅力
在谈到自己作品中一以贯之的“神秘”元素时,亚历克斯·普罗亚斯分享了他的创作哲学:“科幻电影就是要建造一个世界。我非常喜欢神秘感,这样可以在创造的世界里建立规则,让观众对这个世界的可信度产生认同。”
他进一步解释:“我理想中的神秘感,就是要告诉观众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但又不想全部都泄露。主角就像观众一样,当他发现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时,观众也跟着他的视角去发现。”
王红卫老师对此深表认同,并引用《神秘代码》的结局为例,探讨了打破常规的重要性。
创新之必须:
对电影未来的深刻思考
面对电影行业的挑战,亚历克斯·普罗亚斯和王红卫老师都表达了既现实又乐观的观点。亚历克斯·普罗亚斯认为:“如果是一个由人类创作的、关于人类的故事,然后故事讲得好,人肯定会想要去看。”
但他也指出了行业面临的真正问题:“现在面对最大的问题不是AI,而是好莱坞已经破坏了原创电影的机会,因为他们做的都是重拍、续集、加盟电影。我们身为电影创作者,需要打破这样的循环,无论我们用AI还是传统拍摄,关键在于我们有新的想法、新的创作。”
“AI不是敌人,重复、保守才是敌人。” 王红卫老师从教育者角度进一步说道:“如果你只喜欢制作标准时长的电影,可能要对未来有悲观预期。但如果你喜欢用影像讲故事,创造从未见过的世界,无论是短片还是其他形式,都有可能在未来有更多发展。”
对谈的后半程,青年导演和学生们的提问同样精彩。从世界观构建到技术应用,从人文关怀到AI时代的创作,每一个问题都体现了新生代电影人的思考深度。
主办方供图
正如这场对谈在亚历克斯·普罗亚斯的生日庆祝中温馨结束一样,这次大师课给中国的青年电影人带来的,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指导,更是精神层面的激励。
在一个技术快速迭代、产业格局剧变的时代,保持创作的初心,拥抱变化的勇气,以及对电影本质的坚持,或许是这场对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正如亚历克斯·普罗亚斯所说:“我们,与在座的青年创作者,共同作为电影人都有的责任,就是去尝试能够吸引观众的新创意,让观众兴奋起来。”而王红卫老师的话同样发人深省:“只要我们能够提供更原创的更好的东西,我们相信,观众还会回来。”
这场对话,不仅是一次经验的传承,更是一次关于电影未来的共同思考。在浙江国际青年电影周这个平台上,中西方电影文化的交流正在开花结果。而中国电影的国际化之路,也在这样的对话中愈发清晰和坚定。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