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影没有宣传,没有营销,但影片首映当天,全国多地影院主动让出广告位张贴海报,贴上“警钟长鸣”四个大字。
电影《731》上映后,不少观众带着沉重的心情进出电影院。
电影没有宣传,没有营销,但影片首映当天,全国多地影院主动让出广告位张贴海报,贴上“警钟长鸣”四个大字。
外交部人员也对《731》公开点评,言简意赅表明电影目的,言语之间彰显国之大气。
而电影中最出圈的,当属于是59岁的王志文。
他凭借一句我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说出口后,全场泪目鼓掌,被央妈点名表扬。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那年,有部讲731部队罪行的电影《731》,先在哈尔滨上映了。
哈尔滨这地方不一般,当年731部队在这儿干过不少残忍的事,现在也成了帮大伙儿记住这段历史的地方。
那些靠明星、靠热搜宣传的电影,上映时门口总是排老长的队,吵吵嚷嚷的。
可《731》不一样,影院外没那么多人,就零星几个观众安安静静往里走,有背着双肩包的年轻人,也有被儿女扶着、头发都白了的老人,每个人脸上都没笑模样,透着一股严肃。
进了影院更安静,跟按了静音似的,没人低头刷手机,也没人小声聊天,就后排隐隐约约能听到有人在抽纸巾,结束后开灯才看到那人早已红了眼眶。
尤其是电影放到王志文演的那段戏时,影院里连呼吸声都轻了。
屏幕上,日军点名“012”,连喊两遍都没人应,第三遍时,王志文慢慢站起来,声音不高却特别坚定:“请叫我杜存山。”
没煽情的音乐,也没夸张的表情,可好多观众的眼泪一下就下来了。
后来他被殴打、倒下前想说出 “南京中正路人——杜……”,话没说完画面就停了,影院里静得能听见有人咽口水的声音,那种憋在心里的疼,比哭出来还难受。
实际上,这部电影从准备到上映,没买过一条宣传稿,可全国不少影院都主动让出广告位贴海报,上面就写着 “警钟长鸣” 四个大字。
参演的演员大多没那么出名,尤其是王志文、姜武、李乃文、孙茜这些人,一个个都拼得很。
就说王志文,今年都59岁了,平时不参加综艺,也不接代言,就一门心思演戏。
这次接《731》,他不光没要钱,还把自己完全“变成”了角色杜存山,进了化妆间就不跟人说话,哪怕镜头没对着他,也保持着被关押的状态。
剧组工作人员都说,看见王志文坐在角落不说话,大伙儿都不敢大声喘气,还以为他在休息,其实他是在琢磨角色。
而王志文也凭借一句“我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爆火,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甚至就连人民文娱都亲自点名表扬。
而剧组拍这部戏的苦,也不是一般人能扛的。
导演赵林山花了11年搜集资料,不光查日本的史料,还在美国解密档案里翻了8000多页东西,就为了还原历史。
在哈尔滨拍冬天的戏份时,零下好几十度,相机镜头都能结冰,工作人员揣着暖宝宝给设备保暖。
让人佩服的是,剧组本来准备了道具娃娃,可拿到现场一看,塑料感太强了,看着就假,根本表现不出当年的残酷。
导演盯着道具看了好一会儿,咬咬牙说“把我家孩子抱来”。那时候他的孩子刚生下来,裹着厚厚的小被子抱到片场,小脸蛋还红扑扑的。
导演的媳妇也在旁边站着,没拦着,说孩子能有啥事,你这是干正经事。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些演员还主动帮着找史料。
他们分成好几拨,有的专门飞到日本,拿着老照片在东京、大阪的街上找当年的老兵。
有个演员为了见一位躲起来的老兵,在人家家门口蹲了半个月,天天去打招呼,最后靠诚意才换来两个小时的聊天机会。
而剧组的人这么努力,日本那边一看到定档的消息,文部省马上就跳出来闹事情了。
说这电影是在挑动民族情绪,破坏地区稳定。
而在日本好几个地方的中小学则开始改变历史课表,还造谣中国人情绪会崩溃,搞了安全演练。
实际上,他们心里还是有鬼,怕这段历史被重提,影响他们在国际上的利益。
随着日本的教科书不断改变,日本的下一代好像就对昭和时代有些印象。
外交部公开点评《731》他们忘记了南京,忘记了731,可中国可不惯着他们。
9月18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
路透社记者提问称,《731》正在中国影院上映,未来几天也将在其他国家上映。今年中国接连推出多部有关二战的影片,是否有什么特别的信息想传达给日本?
对此,外交部的林剑回应得也干脆:
中国隆重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目的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相关题材影视作品,也是提醒世人以史为鉴,维护和平。
随后林剑表示:中国是一个开放包容安全的国家,我们欢迎包括日本在内的各国人士来华旅游、学习、经商和生活,将继续一视同仁维护在华外国人的安全。
言辞够犀利,也句句说到了观众的心坎里。
毕竟要想中日友好,首先得正视历史,捂着历史不说,只会让两国人民之间的信任越来越少。
中国人拍自己国家的历史电影,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就像日本也会拍自己的历史片一样,别的国家没资格指手画脚。
而在《731》上映后,外面的争议也多了起来。
有人在网上说“这是拿国难当噱头,卖惨赚钱”,也有人说“拍得太直白,看完好几天睡不好觉”。
可这些争议,反倒成了这部电影的“特殊荣誉”。
以前不少片子把历史拍成‘英雄赞歌’。用热血和感动把痛苦裹起来。
可《731》不这样,它就像没裹糖衣的针,直接扎到观众心里,让你疼,让你忘不了。这种疼不是坏事,是必要的历史教育,因为历史本来就不是温温柔柔的童话。”
确实,看完《731》,没人会觉得“感动”,就只有沉甸甸的疼。
电影里那把冷冰冰的手术刀、演员冻得发紫的手、受害者绝望的眼神,没加任何修饰,可比那些刻意煽情的画面更让人受冲击。
对《731》来说,票房多高、拿没拿奖都不重要。
它真正的价值,是把很多人故意避开的历史一页,硬生生掀开了。
让那些只在课本上见过“731”三个字的年轻人,知道石井四郎是谁,知道当年有多少人被当成“实验材料”折磨死。
让日本官方明白,中国再也不会在历史问题上“和稀泥”。
更让所有中国人记住,民族复兴不只是看GDP多高、楼盖得多快,更要看我们有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的伤疤,有没有底气把真实的历史告诉全世界。
这不是要传递仇恨,是要守住底线——有些事,忘了就是对不起那些受害的人。
结语中国人一直都爱和平,也愿意跟其他国家好好相处。
可这份友好有个前提——不能忘了过去。就像林剑在外交部记者会上说的,“记住历史不是为了接着恨,是为了不让悲剧再发生”。
在历史问题上,中国不怕其他国家抗议,不怕外界质疑,最怕的是咱们自己人对这段历史不关心、不说话。
只有咱们自己把历史记牢了,才能真正守住来之不易的和平,才能让那些在苦难中死去的人,真正安息。
来源:南破青丝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