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郭振清昏迷在片场,方化把小孩揪哭,1955年《平原游击队》的胶片里藏着一条血路。
郭振清昏迷在片场,方化把小孩揪哭,1955年《平原游击队》的胶片里藏着一条血路。
郭振清原本在电车卖票,突然被选去演李向阳,他不会骑马,不会打枪,剧组给他一把真马和一杆真枪。
他摔下马背,头磕在石头上,医生让休息,他第二天绑着纱布又上马。
他打枪闭眼,怕子弹飞回来,就对着靶子连打几千发空包弹,枪管烫得粘手,硬是把眼皮练得不再抖。
他知道观众要看的是活人,不是替身。
方化演松井,为了学鬼子那股狠劲,买只老鹰关在屋里,每天盯着鹰的眼睛看,鹰扑过来啄他,他不动。
拍揪小孩辫子的戏,他一把揪得太狠,孩子当场大哭,导演没喊停,他也没松手,镜头一次过。
他后来给孩子买糖,孩子说“叔叔你演得太像坏蛋”,他笑了。
导演苏里第一次当导演,原作者写信骂他“不配”,他把剧本里李向阳跳卡车逃跑改成混进老百姓。
卡车跳下去容易摔死,混进人群更真实,也更难拍。
剧组在长春搭了个河北冉庄,村口那棵老槐树是从河北挖来的,树根包着泥,用火车运。
拍进城戏,河北定县在修路,剧组连夜转昌平,把昌平城墙刷成灰色,挂个“定县”牌子。
1974年拍彩色版,所有角色换人,只有松井还是方化。
投资方说“别人演不像”,方化已经五十岁,剃了头再演,脸上褶子更深。
观众一看就说“还是他”。
现在拍战争片,演员骑假马,枪是塑料,爆炸靠后期。
剧组怕出事,保险买一堆,替身排成队。
观众看完记不住脸,只记得特效花了多少钱。
郭振清摔残也愿意,方化揪哭孩子也坚持,他们图的不是红,是怕对不起买票的人。
今天的剧组图的是安全过审和票房,没人愿意拿命换镜头。
当年胶片粗糙,动作简单,观众记了七十年;现在画面高清,动作花哨,看完就忘。
问题不在机器,在人肯不肯真流血。
要是现在让你摔下马背练骑马,你愿意吗?
来源:诗意星球3L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