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镜头之外的日军罪恶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3 08:00 3

摘要:新上映的电影《731》讲述了侵华日军在哈尔滨平房区开展细菌战研究、屠戮百姓进行人体实验的故事。影片还原了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暴行,包括活体冻伤实验、毒气实验等反人类罪行。在哈尔滨的第七三一部队内,日寇就残杀中外民众达3000多人。细菌部队是侵华日军的特殊部队,曾

▌刘海永

新上映的电影《731》讲述了侵华日军在哈尔滨平房区开展细菌战研究、屠戮百姓进行人体实验的故事。影片还原了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暴行,包括活体冻伤实验、毒气实验等反人类罪行。在哈尔滨的第七三一部队内,日寇就残杀中外民众达3000多人。细菌部队是侵华日军的特殊部队,曾杀害华北地区千百万民众,其罪行远超影片镜头所呈现的范畴。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展示的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所用的细菌培养箱和防毒面具

郑州支部开封出张所《业务详报》

石井四郎是始作俑者

日本法西斯很早就开始研究细菌武器,石井四郎便是日本细菌武器的始作俑者。石井四郎于1924年至1926年间在京都帝国大学研究生院专门从事细菌学、血清学、防疫学、病理学研究。1927年,石井四郎开始研制“秘密杀人武器”。1928年4月,他被派往欧美等地考察细菌战问题。1930年春回国后,他提出“帝国应立即在‘无住宅区’建立起实验中心”的建议,日本军方随即在京都陆军军医学校秘密建立由其领导的细菌战研究室,对外称“防疫研究室”,着手研究细菌战的战地供水与大量生产细菌的问题。

九一八事变后,为准备扩大侵华战争及对苏作战,并利用中国人进行活体实验,日本陆军参谋本部于1933年8月批准石井四郎的要求,将东京的“防疫研究所”秘密迁至我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南岗区宣化街一带,还在五常县背荫河设置细菌战剂工厂、人体试验室、靶场及监狱等设施。为掩人耳目,该部队对外称为“加茂部队”,仍由石井四郎主持。1936年,为配合侵华战争的扩大,该机构扩充为“关东军防疫给水部”,石井四郎继续担任部长。1938年,部队迁至哈尔滨东南平房镇,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细菌战研究与实战基地;1941年6月,正式改名为“关东军七三一部队”。

与此同时,侵华日军还在吉林省长春孟家屯增设“关东军兽类防疫部”本部,这支专门针对牲畜和农作物进行细菌战研究的部队,被称为“第一〇〇部队”,定员1200人。第一〇〇部队的前身是关东军临时病马收容所,主要负责研制用于细菌战的细菌武器。根据1954年8月16日《安达诚太郎口供》记载:“从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〇年,根据关东军的命令,制造了50,000至100,000C.C.的炭疽预防液及500,000至1,000,000C.C.的血清,供应了并河和高岛部队。”

这两支部队名义上承担防疫职能,实则是研制细菌武器、进行人体实验及实施细菌战的核心机构。

细菌战还有三支部队

2018年5月6日,位于哈尔滨市的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首次公开了细菌战部队“北支甲第一八五五部队”的成员名簿。该档案名为《甲一八五五部队·“北支那”防疫给水部留守名簿》,原件现存于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茨城分馆。

随着侵略战争规模不断扩大,侵华日军在华建立了华北、华中、华南三个大规模细菌战基地:在北平设立“北支甲1855部队”,在南京设立“东支派遣军防疫给水部”(即“荣字1644部队”),在广州设立“华南派遣军防疫给水部”(即“波字8604部队”)。这三支细菌部队在中国实施残酷的细菌战和人体实验,犯下了罄竹难书的反人类罪行。

“1855部队”于1938年2月组建,本部设在北平,隶属于日本华北派遣军司令部,业务上受关东军七三一部队指导。部队下设三个课:卫生检验课、细菌生产课和细菌武器研究所(课级)。除北京本部外,还在天津、张家口、保定、石家庄、包头、大同、太原、运城、新乡、郑州、开封、济南、青岛、徐州、碓山等16个城市建立了支部、出张所(类似于办事处的机构)和分遣队。

根据《“北支那”防疫给水部档案》(一)记载,太原支部建立于1938年5月,部队长为军医少佐远藤吉雄、军医少佐桥本。七三一部队部队长石井四郎曾于1942年8月至1944年初担任华北派遣军第一军军医部长,期间直接指挥太原支部的细菌战活动,甚至将太原支部比喻成“自己的部队”。

郑州支部的支部长为军医少佐上村秀胜,支部内设庶务课、经理课、第一课、第二课、第三课,以及教育班,编制人员包括将校7人、下士官判任文官15人、士兵55人、军属6人,总计83人。支部驻地位于郑州市天成路原国民党特别行政干部训练所旧址,是华北防疫给水部隶属于日军第12军的新设机构。其前身为第12军直辖野战防疫给水部,1944年4月10日在济南编成,曾随军推进至黄河南岸一线作战,6月30日作战结束后进驻郑州。

郑州支部下辖开封、新乡、郾城三个出张所以及碓山分遣队。以开封出张所为例,由广濑一郎大尉担任主任,总人数24人。据《“北支那”防疫给水部郑州支部开封出张所业务详报》(1944年4月1日至9月30日)记载,开封出张所原属“北支那”防疫给水部济南支部,1944年8月3日郑州支部成立后,依据“北防给作命第282号”命令转隶郑州支部。该出张所位于开封市东棚板街25号一所旧小学校内,内设庶务班、经理班、材料班、病理试验班、防疫给水班、理化学试验班等机构。

“1855部队”罪行罄竹难书

日本法西斯公然违反国际法,在侵华战争中大量使用生化武器,实施罪恶的细菌战与化学战。七三一部队制造了战争时期最骇人听闻的暴行:实验、生产、使用大量霍乱、伤寒、鼠疫、炭疽热、结核、破伤风等病菌,将中国人、朝鲜人、苏联人、蒙古人当作“马路大”,进行惨无人道的活体实验,并在浙江、湖南、北京、江苏、山东、山西、吉林、云南等地大规模使用细菌武器,杀伤中国平民。

“1855部队”的罪行堪比七三一部队,其总部设在北平天坛公园神乐署。与七三一部队一样,“1855部队”大量使用活人作为实验材料,受害者主要是被捕的中国抗日志士、无辜平民及战俘。

“1855部队”的 罪恶实验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注射或强迫感染鼠疫、霍乱、伤寒、痢疾、炭疽等烈性病原菌,观察受害者的发病过程及致死效果;进行活体解剖,观察细菌对人体器官的破坏情况;进行冻伤、毒气等其他野战环境实验。例如,1944年9月,在新乡,第二〇四大队军医中尉大道文男对一名约25岁的中国男子进行解剖,作为卫生兵的现场教学,这一事实记录在长男政雄1954年8月18日的笔供中;1944年10月下旬,在郑州第一二军直辖兵站医院,野田实根据第一一七师团长铃木启久及军医部长川岛清大佐的命令,对一名抗日战俘进行活体解剖,作为各兵团陆军医院外科医官的集训教育,该事实见于野田实1954年7月31日的笔供;另据野田实同一笔供所述,1945年4月上旬,在焦作镇第一一七师团野战医院,他奉院长、军医少佐丹保司平之命,指导军医中尉新田林等人解剖了一名八路军工作人员。

“1855部队”内设有巨大的细菌生产工厂,配备孵育室、冷藏库、多个工作室等设施,能够大规模培养鼠疫杆菌、霍乱弧菌等病菌,并研究其投放方式,如通过飞机喷洒、炮弹投掷或人工散布等。

这支部队曾在当时的绥远省西部实施鼠疫细菌战。1941年末至1942年3月间,日军通过飞机喷洒细菌、间谍散播细菌等方式,导致该地区临河、磴口、五原、包头等12个地区暴发鼠疫,造成大量无辜百姓伤亡。

《新华日报》1938年3月29日刊登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和副总司令彭德怀签署的《抗议日寇阴谋对山西和陕北实施细菌战的通电》,文中称:“复据3月27日天津确讯,日寇决以百架飞机向陕北数十县军民施放剧性伤寒病菌,以期杀尽此区域的数百万男女老幼生命……抗议和制止日本法西斯军阀拟定的施放毒气、毒菌杀害千百万生命的残酷罪行……”

1943年上半年,“1855部队”抛出一份《霍乱预防实施计划》,在“预防”的外衣掩护下,在北平城内散布霍乱菌。随后以“防疫”为名,强行对市民进行所谓“检查”,查验尸体750具,将重症患者封锁在家中禁止出入,还屠杀了300名中国人。到8月份,北平市出现霍乱病例集中暴发,截至10月底,共发现霍乱患者2136人,其中1872人死亡。

为配合日军的军事扫荡,“1855部队”还向华北的抗日根据地及村庄投放受细菌污染的食物、衣物或带菌跳蚤,导致鼠疫、霍乱等烈性传染病暴发。华北防疫给水部队作为日本侵华战争军事力量的有机组成部分,妄图通过惨绝人寰、丧失人性的细菌战扭转战场上的不利局面。

日本战败后,“1855部队”迅速销毁大部分证据、设施与档案,所属官兵转移至各陆军医院,并被命令严守秘密。美国为获取细菌战数据,有意包庇“1855部队”,使其核心成员大多未在东京审判中受到清算。

铭记历史,正视历史,才能珍惜和平,但绝不能忘记历史深处的苦难与警示。历史已经证明: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