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影剧本由《白毛女》编剧之一的杨润身创作。建国初期,杨润身看到一些党员干部出现了变化,不再像建国前那样与群众亲密,他深感痛心,希望通过创作呼唤党员干部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于是伏案创作了《探亲记》剧本,告诫同志不要“忘本”,且剧本中的人物原形来自其家乡平山
1958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将《探亲记》拍摄成黑白故事片,由谢添、桑夫执导,魏鹤龄、里坡、张平等联袂出演。
电影剧本由《白毛女》编剧之一的杨润身创作。建国初期,杨润身看到一些党员干部出现了变化,不再像建国前那样与群众亲密,他深感痛心,希望通过创作呼唤党员干部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于是伏案创作了《探亲记》剧本,告诫同志不要“忘本”,且剧本中的人物原形来自其家乡平山。
原版剧本讲述太行山区贫民田老耕的儿子三儿建国后成为干部,却逐渐忘本,对父亲和乡亲态度冷漠,田老耕进京探亲后对儿子进行批评。但影片开拍后正值“反右”时期,因剧中涉及党员干部负面形象,有人称剧中党员“六亲不认”,剧组为稳妥起见,将剧情修改为三儿早已牺牲,其战友田刚冒名顶替奉养老耕。
影片汇聚了众多知名演员,老演员魏鹤龄饰演的田老耕是影片的核心,他将一位倔强、善良的老区父亲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例如田老耕与传达室同志关于“是不是儿子父亲”的对话,充满生活气息,将老人的朴实与不满展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演员深厚的表演功底。
影片取景于河北平山。平山是编剧杨润身的家乡,这里是革命老区,有着独特的地域风貌和浓厚的生活气息,能让影片更接地气,真实地展现出故事背景,片中的菩萨崖便是以平山当地村落为原型,展现出太行山区浓浓的地域气息。影片采用黑白画面拍摄,虽制作条件有限,但演员们表演细腻有感情,贴近现实生活。
影片虽因时代背景对剧情进行了修改,但依然有着现实意义。它通过讲述田刚冒名照顾战友父亲的故事,既展现了革命战友间的深厚情谊,也强调了不能忘记革命先辈付出的主题,同时提醒党员干部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要忘记人民这个“本”。
来源:陇东漫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