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躺平”到“内卷”,中国年轻人为何不停拼搏、到底为谁奋斗?

快播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3 15:23 2

摘要:《不求上进的玉子》这部2013年上映的日本电影,在中国观众中引发了不少共鸣。片中的玉子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不找工作,过着看漫画、看电视的生活。观众羡慕她的松弛,但知道那种生活在中国很难实现。不是没人想躺平,而是大多数人没有资格躺。

《不求上进的玉子》这部2013年上映的日本电影,在中国观众中引发了不少共鸣。片中的玉子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不找工作,过着看漫画、看电视的生活观众羡慕她的松弛,但知道那种生活在中国很难实现不是没人想躺平,而是大多数人没有资格躺

在2000年全国商品房的均价还只有2112元/平方米。到了2020年,这个数字涨到了9860元。一线城市的涨幅更明显。北京的住宅均价从2000年的4000多元涨到了2020年的6万元/平方米

房子不只是居住的地方,更成了家庭资产的核心。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9年的《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调查报告》,住房资产占家庭总资产比重高达59.1%,而美国同期这个数据是24.8%

对年轻人来说,拼命工作、加班,甚至接受“996”,不是为了兴趣,而是为了攒够首付、换一套房子。很多家庭也默契地接受:只要够努力,就有机会跟上时代的节奏。

而2012年,百度在上地大厦举办了一场Summer Party,李彦宏亲自给表现突出的三个团队颁发了“百度最高奖”,28名基层员工分享了300万美元奖金

到了2016年,腾讯的《王者荣耀》上线仅两个月,注册用户就突破了一个亿。当年,该团队的年终奖平均为140万元,核心员工拿到290万元,甚至最低也有60万元。

这种回报机制客观上推动了“拼”的文化。努力被看见,也确实带来了改变命运的机会。这就是为什么过去二十年里,“内卷”不是贬义词,而是很多人主动选择的路。

但从2020年开始,房地产市场开始调整,不再是稳赚不赔的投资。互联网行业也进入了存量竞争阶段,不再扩张,裁员频繁,岗位减少。从业者不再享有“只要努力就能上升”的确定性。“内卷”的边际收益在下降,但很多人还是停不下来。

这不是习惯,而是生活成本摆在那里。2020年,字节跳动曾在内部讨论是否取消“大小周”制度。调查显示,三分之一的员工反对取消,原因是取消后会减少收入。哪怕知道过度加班不利健康,但每个月多出来的几千块钱,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重要。

还有很多人拿德国做对比,说德国年轻人不焦虑,毕业后做技工也能过得不错。这不是因为他们“不想上进”,而是社会制度保障了不同职业路径的体面和稳定。

德国的教育体系从小学毕业开始就进行分流,学生可以选择综合大学、应用技术大学或者职业学校。2023年,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的数据显示,每年有约50万青少年进入职业培训体系其中超过70%的人表示愿意走技术路线。

更关键的是,德国的社会结构相对稳定。联邦统计局2022年数据显示,58%的家庭属于中等收入群体。OECD《2018年就业展望》指出,德国的代际收入弹性约为0.5,意味着一个家庭的社会地位对子女的影响较大,阶层流动性不高。在这种结构下,因为阶层固化,个体也不必过度竞争。

再看中国,我们对“学历”和“体面职业”的认知,还没有改变,虽然这几年职业教育受到重视但整体社会仍然比较看重学历。在很多家庭眼中,读书是唯一的出路。高考、考公、进大厂,仍然是被认可的成功路径。

德国的熟练技工平均税后月收入可以达到3800到4500欧元,与初级工程师差距不大。人们不会认为做工人“没出息”,因为职业本身是被社会尊重的。中国年轻人在选择职业的时候,不只要考虑收入,还要顾及社会认同和家庭期望,这使得他们在选择上被束缚。

现在的年轻人不是不想慢下来,是没有空间慢下来,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与人社部联合发布典型案例,明确“996”工作制违反劳动法。但在《新京报·书评周刊》当年做的一项问卷调查中,52%的职场人表示“别人更卷,所以我不得不卷”,只有14%愿意参与改善劳动条件的集体行动

真正让人焦虑的,不是竞争本身,而是没有选择。社会的真正进步,不是所有人都必须拼尽全力,而是允许有人选择慢一点、换一条路,也能被尊重、被接纳。

来源:老徐述往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