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久前正式上映的刘浩良导演电影《营救飞虎》,其核心情节正是取材自真实的历史事件:1944年2月11日,飞虎队队员唐纳德·克尔击落一架日机后,其驾驶的P-40战斗机在香港启德机场附近被敌机包围,座机中弹起火,他跳伞逃生后坠落山涧,当地村民将他藏进山洞躲避,还将消
明前茶
《营救飞虎》剧照
81年过去了,飞虎队队员詹姆斯(米切尔·霍格饰)驾驶的飞机在日本战机的火网下不幸被命中。他弹射逃生的那一刻,依旧让我们屏住呼吸。
取材抗战史中一次奇迹营救
不久前正式上映的刘浩良导演电影《营救飞虎》,其核心情节正是取材自真实的历史事件:1944年2月11日,飞虎队队员唐纳德·克尔击落一架日机后,其驾驶的P-40战斗机在香港启德机场附近被敌机包围,座机中弹起火,他跳伞逃生后坠落山涧,当地村民将他藏进山洞躲避,还将消息传给东江纵队港九大队的游击队员们。孤悬敌后的游击队得到消息,迅速派出精干队员,花了整整27天时间,在日军大肆搜捕中,制定了不可思议、来回穿梭的转移计划,成功将唐纳德·克尔送回了他的基地。
电影《营救飞虎》以这次奇迹营救为叙事切口,将营救行动浓缩在48小时内,凭借着“以小博大”的硬核张力,补上了这块全民族抗战历史的拼图,也为观众了解香港抗战史提供了崭新视角。
剪辑构建危急氛围
影片开场不久,飞虎队飞行员詹姆斯被俘受辱,危急时分,港九大队的4位游击队员沙胆仔(陈永胜饰)、三家姐(王丹妮饰)、单刀(伍允龙饰)及虾米(韩陌饰),奉命潜入日军俱乐部保龄球馆营救詹姆斯。就在这一天,地下党员欢少(韩庚饰)好容易等到刺杀日军高官的机会。不料,因营救和刺杀任务“相撞”,欢少暴露,机敏如他,立刻决定与小队会合,带着詹姆斯在枪林弹雨中蹚开一道生路……小队中的幸存者最终带着飞行员与情报,在大鹏湾海蚀洞中绝地突围、逃出生天。
影片对真实事件进行了适当改编,刻意避开了对战争暴力与血腥的渲染,转而以节奏敏捷的快速剪辑、压迫感十足的音效和写实风格的格斗场景,构建出乱世中极限营救的危急氛围。曾获第43届香港金像奖剪辑奖的张嘉辉,担当本片的剪辑,他在剪辑中重点突出了营救小队在撤离过程中,与“鬼子”的几次遭遇战:
保龄球馆内,电影以迅猛的镜头转换,表现短兵相接的凌厉搏杀,多用特写镜头捕捉动作细节,将主人公近身搏斗的风声、招式与力道展现得淋漓尽致;
采石场的追击戏,则巧妙利用矿坑和脚手架创造的立体空间,将打斗动作与场地特色完美融合;
坑道工事那场戏中,主创巧用一镜到底的长镜头,呈现刺刀见红的生死对峙,构成“燃点密集”的视觉冲击。
除了多场枪战戏的刺激,影片也穿插了突出队员个性的各种文戏,有时还潜藏幽默。这种节奏上的紧急与舒缓,形成了“涨潮与落潮”的节奏,增加了故事的弹性与张力。
该片的音效设计也十分突出:战机的震耳呼啸,长距离阻击的低沉声响,海潮拍击海蚀洞时,潮湿又空旷的回声,让观众身临其境。一场接一场的掩护撤退戏,单刀、三家姐、欢少先后牺牲,但剩下的人依旧在掩护詹姆斯突围,普通中国人面对强敌时的无畏精神,看得人热血沸腾。
表演提供细节真切感
演员为表演提供的细节真切感,令人动容。
欢少曾腿部中枪,虽担任刺杀任务时早已伤愈,但为在跑动时带出枪伤后遗症的感觉,韩庚特意在拍摄前,鞋里放了颗小石子,以此硌脚感提醒自己。
为了贴近角色,王丹妮毅然剃光长发,以寸头形象出演。戏里,她未成年的女儿们都被日军杀害了,留寸头,既表明母亲复仇的决心,又方便她戴上各种假发,进行身份上的伪装。三家姐这一角色,突破了抗战片里女性总是担当医疗、掩护、收集情报等任务的标签,她成为一线女战士,承担了大量高强度的打戏。为将神枪手的能力展现得入木三分,王丹妮不停地训练,直到她在镜头中“扯掉假发、露出寸头、举枪迎敌”的瞬间,每一个动作都连贯无比、一气呵成,融入了肌肉记忆。她端起枪的眼神像火,目光落在队友和孩子身上时,又展露出姐姐和母亲的温柔感,这种刚柔并济的切换特别打动人。
饰演单刀的伍允龙本就有武术功底,但这次为了展现近身搏击的凌厉,伍允龙特意去学习八极拳,将拳术的精髓融入保龄球馆那场打戏中。因为他在研读历史资料时发现,20世纪40年代,香港有不少武馆,多以传授八极拳为生。
饰演飞虎队队员詹姆斯的年轻演员米切尔·霍格,为了加深对原型人物唐纳德·克尔的理解,特意去读了克尔八十多年前写的日记和亲手绘制的卡通漫画,以再现他与营救小队的相处。从初遇时因语言隔阂产生的疑虑,到历经战火考验后逐渐建立的信任,米切尔·霍格演出了双方在并肩突围中结下的战友情,很有层次感。在片尾,詹姆斯和沙胆仔对火点烟的场景,原型来自藏家邹德怀收藏的一张历史照片——滇西战场上,正在抢修被日军轰毁的机场的中国劳工满脸沧桑,一名美军飞行员走来向他借火。这份跨越肤色的默契,无需语言,闪烁明灭,观者很难不被这份友谊深深打动。
一比一复刻历史空间
为复刻刀光剑影的抗战岁月,主创团队一比一还原了1944年日占时期香港红磡、湾仔的街巷风貌,细致搭建了多个富于20世纪40年代质感的室内场景,小到留声机、木地板的纹理,大到街巷门楼的肌理,都在光影投射中栩栩如生。主创还深入大鹏湾海蚀洞勘察,摸准潮汐起落后,再展开实景拍摄,让主人公逃出生天的逻辑变得真实可靠。这个故事打戏激烈,情感深沉,以粗粝的真实感,讲述一段跨越种族与身份的情谊,讲述人们如何在侵略者的围追堵截中“活下去”——忘却屈辱与消沉,寻找通往胜利的极窄出口。(作者为散文家、媒体人)
来源:阿宝侃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