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校教师故事片井喷!多部佳作院线节展双丰收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2 18:33 3

摘要:这部片子讲的是抗战时期,一批教书先生坚持办学,辗转到岭南各处学校,最后落脚坪石镇,这些人后来被叫做“坪石先生”。

8月15日,历史传记电影《坪石先生》在全国上映了。

这部片子讲的是抗战时期,一批教书先生坚持办学,辗转到岭南各处学校,最后落脚坪石镇,这些人后来被叫做“坪石先生”。

导演甘小二是华南师范大学的老师,说实话,他来拍这个故事还真挺合适,从同一个地域吸收创作养分,还跟“坪石先生”有着相似的教学理想,拍出来的东西自然能抓住精髓。

不光是《坪石先生》,2025年高校教师拍的故事片好像一下子多了起来,有点爆发的意思。

3月11日的时候,浙江传媒学院教师万波的《潮》就上映了,这部片子聚焦沿海地域发展,讲的是时代变迁里普通人的命运,看下来能感觉到,它挺符合高校大众教育里侧重现实题材的路子。

5月13日,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杨弋枢的《内沙》也跟观众见面了。

这部片子带着女性主义的创作色彩,还入围了2025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女性电影单元,里面讲的当代女性在有机农场遇到的困境,挺能引发共鸣的。

到了6月21日,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刘健的《艺术学院1994》全国公映。

这部片子用动画形式还原了90年代艺术院校的生活,还拿到了2025年金鸡奖最佳动画电影提名,能有这个成绩,说明动画这种形式也被高校教师玩出了花样。

暑假档更热闹,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曹保平的《脱缰者也》上映了,曹保平本来就是成熟的类型片创作者,这部片子的质量不用多说。

还有一部叫《浪浪山小妖怪》的动画电影,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和设计学院教师於水导演的,上海美术制片厂还参与了出品。

没想到这部片子票房直接破了3亿,成了暑期档的“黑马”,它改编自传统神话IP,既有童趣又藏着现实隐喻,看完还挺惊喜的。

除了院线电影,高校教师的作品在节展上也很亮眼。

年初的第7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海电影学院教师霍猛的《生息之地》入围了主竞赛单元,还拿了最佳导演奖。

老实讲,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可是全球三大电影节的核心单元,中国高校教师能在这儿拿奖,以前还真少见。

这部片子聚焦乡村生态和人文关怀,能得到国际认可,说明咱们高校教师的创作视野一点不窄。

近期的第30届釜山国际电影节上,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教授周佳鹂的《雨落屋瓦》入选了亚洲之窗单元。

这个单元本来就是推广亚洲优质艺术电影的,《雨落屋瓦》以江南水乡为背景,讲的是家庭代际情感,画面和故事都很有东方味道。

本来想觉得2025年这波爆发是突然出现的,后来发现不是这样。

其实近几年高校教师的故事片创作一直没断过,是慢慢积累出来的。

看了这么多高校教师的作品,会发现他们的成长路径大概能分成三条,每条路都有自己的特点。

第一条是从电影史论相关专业毕业,然后进高校工作。

甘小二、杨弋枢、周佳鹂、苏七七这些老师都是走的这条路。

走这条路的老师,拍片子不拼技术,拼的是思想深度,虽然创作起步可能晚一点,但立意都很深刻,关注的都是现实里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二条路径是在创作领域先积累声望,得到市场或者节展认可后,再进高校工作。

霍猛和刘健就是典型例子,搞不清为啥这条路出来的老师,技术都这么熟练。

后来想了想,他们在行业里摸爬滚打多年,经验都攒够了,进高校后既能继续创作,又能把经验教给学生,实现“实践反哺教学”,这种模式还挺高效的。

第三条路径就比较常见了,在校期间接受科班化的影视专业教育,毕业后直接进高校教专业技能,同时开展创作。

曹保平、刘智海、杨超这些老师都是这么走过来的。

毫无疑问,科班出身的老师技术基础都很扎实,入职后能把教学和创作同步推进,还能把教学里的知识点融入创作,互相促进。

不同路径出来的老师,拍的片子风格也不一样。

走史论路径的老师,他们的片子常被叫做“知识分子电影”,这些片子都把摄影机当成阿斯特吕克说的“自来水笔”,用影像做个人表达,很有智识性。

走行业路径的老师,像霍猛一直专注乡村母题,能细腻捕捉留守老人和儿童的情感纽带,刘健的动画用手绘风格,跟工业化动画不一样,还带着黑色幽默,个人印记很明显。

走科班路径的老师更爱探索新的影视美学,刘智海提出“诗性电影”理念,还拿到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支持;杨超对长镜头的运用更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更有意思的是,这些老师的创作还能反哺教学。

霍猛拍《生息之地》的时候,带了不少上海大学的研究生进剧组,学生还能担任执行导演这样的核心岗位。

而且高校这个平台也能帮老师缓解创作压力,不用太依赖市场,能保留作品的“作者性”,像曹保平的《脱缰者也》、刘智海的《出发》,都没怎么迎合市场,却拍出了自己的风格。

现在电影产业整体不算景气,高校教师这波创作热潮倒是给行业注入了活力,能让观众看到更多元、更深刻的作品。

而且从长远看,老师和学生都能离创作一线更近,这也说明高校的影视教育越来越成熟了。

现在电影教育还在往老年大学和中学延伸,尤其是对未成年人的教育,说不定以后会有更多年轻人受这种氛围影响,爱上电影创作。

如此看来,高校教师在电影创作这条路上,未来还能有更多可能性,挺让人期待的。

来源:萌萌思密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