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在国内上映的意大利电影《关于约会的一切》,在豆瓣拿下了8.1分的好口碑。这部浪漫诙谐的情感轻喜剧,被很多人称为成人恋爱版《头脑特工队》——导演用类似的手法,为男女主角各自设置了四个负责内心活动的“脑内小人儿”,并借由他们之口,细腻地展示了一对成年男女在约会
原创刘姝颖三联生活周刊
2025年09月22日 17:30北京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1808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近期在国内上映的意大利电影《关于约会的一切》,在豆瓣拿下了8.1分的好口碑。这部浪漫诙谐的情感轻喜剧,被很多人称为成人恋爱版《头脑特工队》——导演用类似的手法,为男女主角各自设置了四个负责内心活动的“脑内小人儿”,并借由他们之口,细腻地展示了一对成年男女在约会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除了形式新奇,这部电影的上映或许还有不同意义:在各种新型社交关系和亲密关系不断涌现的当下,我们所熟悉的传统爱情电影已无法再覆盖现实中更加多样、微妙的关系模式。而《关于约会的一切》,讲述的是一个完全脱胎于当下约会文化的故事。严格意义上讲,它并不是一部爱情片,而是更多着墨于爱情发生前的阶段。
在这个微妙的阶段之中,性、亲密与理解,如何自然而然地发生?受过女性主义影响,有一定觉醒基础的都市“新女性”,会怎么处理自我与性缘关系之间的两难?两性的思维差异与博弈,最终是否达成互相理解?……电影对这些话题的呈现,为我们理解今天的新型亲密关系,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样本。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请谨慎阅读
约会时,男人和女人在想些什么
一位男士第一次去女方家约会,除了鲜花和礼物,还需要准备些什么?
电影刚开头,就用一个露骨又真实的场景回答了这个问题。男主角皮耶罗为了赴晚上的约会,站在街边的自动贩卖机前踌躇,纠结该买什么款式的避孕套。
他的颅内空间里,四个男人正在热火朝天地讨论。“买刺激款还是经典款?”“第一次约会就带避孕套是不是不太好?”“反正又不会被搜身。”“我倒希望被搜身,就像被爱抚一样。”对可能发生的性的渴望,以及一点自我调侃,这是男主角在约会前的心理动态。
与此同时,女主角劳拉的四个脑内女人也在纠结,但她们纠结的事,和男方完全不一样:要不要调暗灯光、点上浪漫的蜡烛?点蜡烛是不是性暗示太过了?衣服怎么搭配?穿性感短裙和丝袜,还是充满革命气质的切·格瓦拉印花T恤……每个细节都希望给对方留个好印象。
男人脑子里只有性,女人总在顾及对方的感受,这是很多人在社交网络上都吐槽过的约会共性,异性恋中男女思维的不同也就此开始展现。这点光看他们的脑内小人就初见端倪:皮耶罗脑内的四个角色气质上没有太大区别,他们像兄弟一样坐在一起喝啤酒,七嘴八舌地混乱讨论;而劳拉这边,分别有烟熏妆朋克女、“恋爱脑”乖乖女、性感女郎、强势西装女,她们各自代表的叛逆、感性、欲望、女性主体意识,被创作者细腻地划分了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剧情简单到几乎没有故事,只是展示了一场约会的全过程,影片中所有的戏剧冲突,基本都是靠男女主角的思维交锋来推动的。导演用无数个勾勒出两性思维差异的片段,来体现约会中微妙的冲突与博弈。这种博弈不仅是男女之间的博弈,还有两个人内心的自我博弈。
比如劳拉身上贯穿始终的女性主义迷思。她一边希望友好地推进约会,展示友善,一边又不断陷入自我反思中。当她在镜子前不断换衣服时,西装女抗议,“为什么总是想着取悦他?”她礼貌地为男士倒酒,准备小菜,西装女不服,“我们读那么多女权著作,就是为了给男人煮饭烧菜吗?”
这些看似在玩“女权笑话梗”的片段,其实极大程度上丰满了女主角的塑造。表面上,劳拉独立、风趣、美丽,情感经验丰富,熟读女性主义书籍,但她也受过情伤,有按捺不住的欲望,渴望浪漫的爱情。在社交媒体上,劳拉或许会被调侃为“绝望的直女”,她们总是对男性群体和爱情感到失望,但因为有着对亲密的本能需求,还是不断投身于新的性缘关系里。这样一个“觉醒了,但没完全醒”的都市女性形象,显然没那么正确,但更真实。
劳拉的纠结,皮耶罗那边却一无所知,他考虑着更落地的问题。作为一个离异带娃的爸爸,他不得不在约会中抽时间接听女儿的电话,为了约会能继续,他只能一边敷衍女儿,一边忍不住愧疚。最后,某句真实心声还是冒出来了,“已经六个月没做爱了(敷衍下孩子也情有可原吧)。”
到这里,或许你会觉得这个男主角足够现实,但不够讨喜。但导演没有任由剧情滑入“男人就是不行,女性总在向下兼容”的窠臼,而是设计了一些桥段,让观众也看到男方的可靠和可爱。
约会中途,劳拉的前男友出现在楼下,给她送来一枚求婚戒指,劳拉被这一举动激怒,对着皮耶罗大骂“你们男人从来不懂女人,总是在关系里心不在焉”。此时,皮耶罗展示了一系列教科书式的危机处理能力:被突发事件打断约会,皮耶罗并没有丢下情绪激动的劳拉离开;被迁怒痛骂,他态度温和,低头忍耐;在忍不住反驳“男人都心不在焉”的论调后,劳拉要求他转过身说出自己穿的衣服款式,他用精确到“四英寸黑色高跟鞋”的作答取悦了对方;反过来,劳拉却自负地说错了皮耶罗的衬衣款式,他只是暗自嘟囔一句,没有抓住机会报复性反驳(在恋爱中吵过架的朋友应该知道这点有多难得)。最终,他成功安抚了情绪激烈的劳拉,激烈的争端退去,暧昧氛围重新蔓延。
可以看出,导演并没有刻意回避那些性别差异造成的冲突,也没有试图给任何一次冲突定一个过错方,而是通过轻松幽默的方式,塑造了两个都有性格缺陷,但又十分真实可爱的人。在这场约会中,男性和女性都不是单一的性别符号,也没有哪方占据高位,他们在平等的碰撞中一步步建立好感,达成了对彼此的理解。
亲密的前戏
除了性别差异这个最明显的主题,电影对约会中的性爱的解读,也很有意思。
现实生活的约会中,很多人最头疼的,就是判断时机和展开行动。什么时候算是“气氛到了”?怎么进行肢体接触不显得冒犯?哪些信号代表“我愿意和你做爱”?这些问题的答案总是因人而异,也因此难以琢磨。就像在电影里,被安抚好情绪的劳拉,已经开始满心欢喜地等待亲吻,用凑近的脸庞和目光交流来进行暗示,对方依旧喋喋不休了好一会儿,才读懂信号。
当皮耶罗和劳拉开始亲吻,准备“步入正题”时,彼此间的小差异又冒了出来,男方没有听懂女方暗示的喜好,过程也进行得太快,好在一番交流之后,两个人都达到了高潮。对于高潮的发生,电影进行了非常有趣的艺术化处理:男方的小人们握着方向盘气喘吁吁开车,女方的四个小人一起摇摇晃晃地走平衡木,最终的大和谐到来之际,八个人激动地合奏了同一首摇滚乐,旋律融合在一起,交相呼应。
为了完成这段合奏,劳拉会努力表达自己的偏好,皮耶罗也会主动取悦对方,可见不管两人之间有多少差异,要达成最终的亲密,都必须有双方共同的全情投入和努力理解。性爱作为身体亲密的最大表现形式,也象征着男女之间共同卸下心防、深入交流的时刻。
比起真正的做爱过程,我更喜欢另一段剧情点到即止的处理。前男友突然造访之前,两人其实已经释放过了一次“性暗示”。他们坐在沙发上聊天,皮耶罗从足球聊到自己因为踢球留下的伤疤,两个人因此开始进行了一系列身体伤痕大展示。期间,劳拉褪下肩膀处的衣服,露出14岁摔车时留下的疤痕,皮耶罗虽然心有旁骛,但并没有做出任何逾矩行动,只是把这个话题继续了下去。童年的趣事、青少年时期的摔倒、长大后的第一个纹身、与之相关的政治思考,就这样如此自然地完成了私密的交换。
在这里,“伤疤”成为了承载两个成年人全部前史的意象,让两颗心因为分享痛苦而变得亲密,温柔的情欲气息在房间内缓缓流动。电影试图用这样的方式告诉我们,性欲不完全是原始的生理冲动,也不是在褪去衣衫那一刻就爆发,而是在心与心的共鸣中升腾。这才是性爱的前戏。
当性成为一段关系的开始
和过去我们所熟悉的爱情片不同的是,在这部电影中,男女主角之间的情感其实很难称之为“爱情”,毕竟,他们刚第一次约会,只是上了床,也没有正式确定关系。
但需要强调的是,他们也不是很多人会称之为“炮友”的关系。因为两人之间的互动显然不仅仅是生理欲望,他们有交流、有好感、有共鸣,也有对进一步发展的期待。只不过在性关系发生的此刻,那种我们习惯在传统认知中和亲密关系去绑定的、“深度的爱”还没来得及建立起来。
从性到爱的模式,在约会文化已经有了长期基础、性观念也更加开放的西方,早已不稀奇,即便在《老友记》这种上世纪的古早美剧里也很常见。但在国内,这的确还是一种比较新的模式,影视剧对此的呈现和讨论也有限。
去年上映的电影《好东西》中,主角小叶和眼科医生之间没有承诺的性爱,铁梅和小马互相放松的“课间十分钟”,都比较接近一种situationship(情景性关系),观众在看电影的时候能清楚地意识到,他们的关系大概率就会停留在这里,未来不会有更深度的发展。
劳拉和皮耶罗的关系,却似乎还有转机。结束性爱后,劳拉躺在皮耶罗的怀抱里和他聊天,她没来由地说了一句,“你让我有种想一起养狗的感觉。”养狗意味着未来共同生活的愿景。这句话显然太重、太不合时宜,皮耶罗的第一反应就是穿衣服离开,两人都很懊恼把对话推倒了尴尬的地步。这也很符合当代人对亲密关系的恐惧和警惕心理,及时行乐总是轻松的,聊未来则意味着责任和压力。而对于两个还没恋爱就发生里关系的男女来说,世界上最难的问题,大概就是“我们现在是什么关系?”一句养狗的玩笑,让这个问题浮上了水面。
电影并没有让男女主角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转而选择了一种更轻盈的解答。皮耶罗走进夜色,罗拉换上了舒服的T恤衫,做回自己。激情过去的独处时分,对亲密的渴望逐渐战胜了犹豫和恐惧,皮耶罗去而复返。门打开的那一刻,对视的不是男女主角,是他们脑海中的四男四女,那些不曾为彼此展示的万千思绪,终于和谐地共处一室。无论关系会走向何处,努力去听见彼此的心声、达成理解,才是最终目的。
与其说电影描绘了一种“先性后爱”新型关系,不如说,这是一部分现代人开启一段关系的新方式。皮耶罗和劳拉这晚的约会,成了他们未来的开端,但对于这种未来,电影只留下了一笔轻盈的想象。它可能变成《好东西》里的课间十分钟,可能是下一段浪漫的爱情,可能变成琐碎无趣的婚姻,当然,也可能止步于situationship。
一切都是未知,只有当下的心情是真实的:我们交换了过去的伤痕,见过了彼此赤裸的身体,有过犹豫与怀疑,随时可能离散,但此时此刻,我还是想回头按响你家的门铃。这大概已经是当代爱情能书写的,最童话、最浪漫主义的结局了。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
来源:安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