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部关于过去战争中细菌部队罪行的电影,最近在一个重要的日子上映,第一天票房特别高,消息传得很快。可不少去看了电影的人说,并没有感受到期待里的那种冲击力,许多人在网络上议论不休,有赞的也有批评的,这种情况很少见。
一部关于过去战争中细菌部队罪行的电影,最近在一个重要的日子上映,第一天票房特别高,消息传得很快。可不少去看了电影的人说,并没有感受到期待里的那种冲击力,许多人在网络上议论不休,有赞的也有批评的,这种情况很少见。
《731》上映当天,票房涨得很快,很快就破了纪录。可电影放映出来后,评论很不一样。有人觉得影片内容还原得太少,关于实验的画面不够,很多时间都放在主角做杂事上,剧情没有把事情重点讲清,其余部分也让人疑惑。有网民甚至说,影片题材可以给满分,但情节最多只能及格。
电影院门口,大家讨论的话题最多的,是历史有没有被真正拍出来。不少人说,他们去看就是冲着了解历史,结果却有些失望。导演把一些镜头表现得比较隐晦,想看具体内容的观众没能如愿。现场采访也发现,有人说这部电影画面还算真实,但故事线头绪太乱,看不清主线,觉得情感表达有些造作。
有人写了很长的影评,说整部电影不像是在揭露罪恶,而像是借主题讲了个普通越狱的经历。也有人认为,能把这样的电影搬上院线不容易,但剧情和历史事实之间还有差距。争议最大的地方是剧情安排和细菌实验的表现远远不够突出。
导演赵林山为了完成这部影片,收集了很多材料。这条历史线原本不常出现在影视作品里,他花了十年,才把剧本故事慢慢整出来。拍摄的时候,片里所有日本兵由日本演员饰演,不让中国演员演这些角色,这是导演自己的坚持。拍摄细节和过程,导演努力想把历史细节做到准确。
过去很多年,这段历史常常一带而过。有的书里内容也很模糊,电影里想还原真实又不能太过直白,为了顾及观众和法律要求,很多场景不允许完全展现出来。影片关于细菌部队的罪行,实际呈现的内容并不多,重心分配不均,这造成不少观众有看完后的空缺感。
看历史题材的电影,观众对内容的要求与一般商业片不一样。大家很重视细节,想要看到真实而完整的过往。过去1988年有一部关于同一话题的电影,画面极其直接,后来还因为尺度原因下架过。新片上映期待高,观众难免觉得表现不如想象深刻。主线故事被认为有些散,重要的细菌实验内容被弱化,观众心中落差很大。
类似经历,许多人感到难以释怀。他们更想通过这类电影,了解那一段已经模糊的历史,不希望只是感情上的煽动。导演在采访时提过,自己已经尽力,但大家意见分歧还是大。观众的需求主要是希望历史本身得到展现,而不是一场随意包装的故事。
电影票房很快就创新高,但口碑还是褒贬不一。有人说导演勇敢揭露历史,值得肯定。也有不少人批评导演,好像把影片当成了营销工具。有的评论直接提出,电影名和内容对不上。网络上一时间争论不断,观众立场分明。
后来网络上又出现一种说法,不管电影内容如何,能在这个日子上映,这么敏感的题材能拍出来,就已经很有突破意义。过去有不少类似电影计划到一半就没下文了,又或者直接被禁。导演虽然承受压力,但还是想让人们看到这段被遮盖的过去。
现实当中,那些年哈尔滨等地的实验基地留下的记忆一直没能淡化。被抓去做实验的人,最后连名字都不剩,只能用编号代替,历史太过残酷。老一辈人讲起细菌部队的事,心里都堵得慌。导演自己也觉得,这部电影不管多难拍,能让更多人记住那段屈辱,是一件应该去做的事。
影片最后字幕打出那句“你若不忘,我便活着”,很快被传开来。大部分观众说,不管怎么拍,不该忘记过去。可也有不少人觉得,这样的片子如果只是形式,历史意义会被冲淡。历史上的那些痛苦和牺牲,让观众很难轻松看待,也希望电影能把这些还原得更清楚。
这部片子上映前后,网络上骂声也不少。有人说导演是在用历史当“卖点”,甚至嘲讽他是另一个网红。有网友建议干脆把片名改掉,认为电影内容完全对不上观众期待。华语电影市场近年来很少有这样题材,能公开上映已经很不容易。
被争议包围,导演和剧组低调回应。不过新片引发的讨论,远比普通电影要多。每逢上映相关话题,总能带起一波网络热议。热度高的背后,其实是大家对那段历史的关注与不满,还有对创作者表达方式的质疑。片子的出现,让大家对如何表达那段历史产生新讨论。
来源:综敏丶小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