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警方在调查过程中,搜集到了一系列有力的证据,包括酒店的监控录像、证人证词以及伊藤诗织衣物上的DNA等,这些证据都指向了山口敬之的犯罪行为。 案件似乎已经到了水落石出、即将绳之以法的关键时刻。
钟江影评
影片简介
2015年,伊藤诗织怀揣着对新闻事业的无限憧憬,向东京广播电视台驻华盛顿分局局长山口敬之发去了一封求职邮件。
那时的她,满心期待着能够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行业中有所作为,期待着用自己的笔触和镜头记录下世界的真实与美好。
然而,这封满载希望的邮件,却将她拖入了一个恶魔精心布下的陷阱。
山口敬之,这个位高权重的新闻界大佬,却是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山口敬之表面上爽快地表示职位尚有空缺,并约伊藤诗织在晚上详谈。交流中趁伊藤诗织不备在她的酒中下药,并在药物作用下将她带至酒店实施性侵。
面对如此可怕的经历,伊藤诗织没有选择沉默与忍受。她第一时间选择了报警,希望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然而,现实却给了她沉重的一击...
警方在调查过程中,搜集到了一系列有力的证据,包括酒店的监控录像、证人证词以及伊藤诗织衣物上的DNA等,这些证据都指向了山口敬之的犯罪行为。 案件似乎已经到了水落石出、即将绳之以法的关键时刻。
然而,就在警方准备对山口敬之实施逮捕的紧要关头,却突然接到了一通神秘的高层电话,电话中明确指示不得逮捕山口敬之。 这通电话如同一记晴天霹雳,让原本清晰明了的案件瞬间陷入了僵局。
原本铁证如山的性侵案,就这样被人为地变成了一个“悬案”,警方最终以可笑的“没有实质证据”为由拒绝受理她的报案。正义的天平在这一刻似乎失去了平衡。
在案件发生的2015年,日本关于 “强奸罪” 的法律定义竟然还停留在1907年的陈旧框架内: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只有在受害者受到陌生人攻击且在反击过程中受伤,或者没有醉酒等特定情形下,才能被认定为强奸。 在伊藤诗织的案件中,她与山口敬之是相识关系,且案发时处于酒后状态,这就导致她的遭遇在当时的法律框架下,面临着巨大的认定困难。
更重要的是,山口敬之是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好友,安倍的个人传记就是由山口执笔......
伊藤诗织没有放弃,她继续寻求正义。
然而,她很快意识到,仅凭法律途径难以讨回公道。在司法体系的不公与社会的冷漠面前,她选择了另一条路——公开揭露。
2017年,伊藤诗织召开记者发布会,成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公开长相、以本名告发性侵事件的女性!
《黑箱日记 Black Box Diaries》是由伊藤诗织自编、自导、自演的的纪录电影,于2024年1月在圣丹斯电影节首映,影片获9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长纪录片提名、第7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纪录片提名、2024年圣丹斯电影节-评审团大奖提名。
性侵案发后多年来,伊藤诗织累积了长达四百小时的影音素材,本来只将这些素材当作保护自己的工具,不论是自己在家用iPhone录下的自白影片,还是秘密录下与警方谈话的音檔,作为一名记者,伊藤诗织有一股直觉,认为这些素材能在讲述她自己的故事时变得很重要,尽管整理的当下她还没有决定将以什么形式呈现。直到2019年12月她在民事诉讼获得胜诉,决定在伙伴的支持下开始影像制作,继续拍摄自己参与各种活动的影片,并持续用iPhone纪录自己的心情。之后,BBC和NHK等媒体也拍摄了她的相关影音,并同意她之后可以使用这些内容。《黑箱日记》这部电影正是由这些风格、格式迥异的素材交织而成的集合体,承载了伊藤诗织这五年来的内心世界,震惊、脆弱、愤怒都以最直接的方式呈现在大众的眼前。
《黑箱日记 Black Box Diaries》豆瓣评分高达9.2分,我想更多是因为观众对伊藤诗织的支持和对她勇敢的肯定。压在伊藤诗织身上的不仅仅是山口敬之,更是暴力丑陋的父权,冠冕堂皇的公权,虚与委蛇的政治,隐忍苦涩的生活。权利是掌权者手中最有力的武器,是高声宣扬的口号,也是捍卫利益的钥匙;下位者所追求的公正在上位者眼中如此单薄与渺小,宏大叙事的讲述吞噬着个人命运的呜咽,一切都轻飘飘的。
作为记者的伊藤诗织,向我们展示了表达者的勇敢与困境,个体的声音或许渺小,可存在的力量不容小觑。当利益与立场对立冲突,站在道德的高地上俯视或许是另一种傲慢,灰色的亮度被生活的底色而桎梏,太多无解的问题与难以抉择的路,只好用力叹息与轻轻点头。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胜诉,被告席上人声鼎沸,可我们劳苦大众从不形单影只,让我们成为彼此的毛毯,带着彼此的伤疤与勇气跑下去...
2019年12月18日,日本东京法院宣判伊藤诗织胜诉;而山口敬之也立刻提出上诉,案件再度陷入僵持。直到2022年7月,安倍晋三遭枪击身亡,同一天,日本最高法院核准了伊藤诗织的胜诉,并驳回了山口敬之的上诉...山口不需要负刑事责任,只需赔偿21万人民币的“精神损失费”,他后续的工作也完全不受影响;而伊藤诗织却遭遇了来自日本新闻界的封杀。
25岁的梦魇,直到33岁才尘埃落定,这场噩梦贯穿了伊藤生命中最好的年华,伤疤却残忍地时刻提醒着她。
至此,只有伊藤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看到事件的终局,小编觉得其本质无非是世间亘古不变的不公造成的必然结果,虽心有唏嘘但也无可奈何,看过之后就已放下;而且单就电影本身,小编愚见其实它也就是真实的“记录片”,除了强权、强J、抗争带来的冲击感和对伊藤诗织勇敢的支持、肯定外,电影本身毫无艺术价值,也没有想写影评的冲动。
小编今天动笔的原因源于看到蔡国强这位所谓的烟花艺术大师在喜马拉雅海拔5500米山脊上制作的那场烟火秀,看着又土又丑的烟花呈现和对当地土壤植被的破坏,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人是脑子有泡吗,跑到喜马拉雅山上做这样的事情,打开评论发现几乎所有网友的想法都和我的一致:对喜马拉雅山脉生态的担忧、对事件发生的不解、对蔡国强团队及其品牌赞助商的声讨...突然让小编有了共鸣,想把《黑箱日记》电影表达的世间不公这一本质问题说三道四。
诚如网友们的调侃:农民烧不了秸秆。蔡国强却可以在喜马拉雅上放烟花!其实这就是强权践踏民意的最真实表现。广大人民想在春节燃放写寄托着美好愿望的烟花却别禁止,偷偷燃放可能还会有牢狱之灾、几年前一个驴友在喜马拉雅山脊采了一颗几近凋零的塔黄,被冠以对喜马拉雅植被造成了无法恢复的伤害而拘留;可蔡国强之悲却可以在喜马拉雅山脉做这样的事情而只有他本人和品牌赞助商的道歉,这就是不公的完美诠释。
小编一直就知道世间从无真正的公平,无论是人猿部落、母系氏族、封建社会还是现今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哪种制度也都是强权统治的不同展现形式,其本质都一样,无非是文字游戏的换汤不换药。不管是自由至上还是以人为本不过是统治者用来麻痹普罗大众的说辞。试问一个出生的黄土高坡贫困山区的孩子和一个出生在县长、市长、省长甚至更大官阶家中的孩子,俩个人能一样吗能得到社会的公平对待吗?!强权者会告诉农民的孩子:努力、拼搏,你也会有自己的一片天地(难道让我养你吗);强权者告诉自己的孩子:努力去做吧,别怕失败(有你老爸我呢)...
现在更多的人维权之路好像都像伊藤诗织一样,选择公诸于众,靠舆论的力量取得大众的支持,当维权成功后大众们也欢呼雀跃,觉得正义再一次战胜了不公和强权。小编却想泼泼冷水,为什么现今的维权只能依靠网络和舆论,正常的申诉和司法途径去哪了?而能让舆论战胜的也肯定不是真正的强权者,真正的强权者让你在网络发声的能力都没有,即使发声了换来的也一定是已政府公告为准。。。
伊藤诗织是强J案的胜诉者,可换来的只有精神抚慰金,施暴者却不用承担任何的刑事责任,这才是强权者的真实表现!可笑吗,不,这是普罗众生的悲哀!!!
天无私覆心,地无私载德。
人生天地间,荣辰何相隔。
农者不释耒,朱门列鼎食。
巧妇不下机,公子罗纨饰。
富贵岂劳心,饥寒空努力。
惟有北邙山,冢墓皆荆棘。
宋∙陈襄《人生天地间》
原谅小编又一次嫉恶如仇的愤青表达和思想延展,说回电影:每一个性侵的案发现场,都是被隔绝的私密空间,是不可知的“黑箱(black box)”,因此,它们常常被湮没在黑暗之中,直到勇敢的女性向其投射探照的光束。在日本,作为第一位打开黑箱的女性,伊藤诗织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2024年4月3日,恰逢事发九周年,在《黑箱日记》放映后的伊藤诗织,她留长了头发,笑的那样真诚、轻松和坦然。那一刻,就像是《黑箱日记 Black Box Diaries》这部纪录片的真正结尾,确信这个漫长、痛苦的女性灾后自我重建漂亮的完成。
来源:倾城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