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集体跑去拍电影?成片比大制作还能打,《脱缰者也》只算中等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2 14:29 2

摘要:先说头一波老师,他们早年没学过咋扛摄影机,学的是电影史、电影理论,比如甘小二在北电学的就是理论,杨弋枢还拿了电影学博士。

都说“是金子总会发光”,这话放今年电影圈太贴切了。

不少没咋炒作、没堆流量明星的片子,反倒让人看完记好久,更意外的是,这些片子的导演,竟然都是大学老师!

而且这些大学老师还不玩虚的,上来就整“干货”,一点也不输大牌院线片!

先说头一波老师,他们早年没学过咋扛摄影机,学的是电影史、电影理论,比如甘小二在北电学的就是理论,杨弋枢还拿了电影学博士。

按说这些搞研究的拍片子,容易掉书袋、讲大道理,可他们偏不,专拍普通人身边能摸着的真事。

甘小二就盯着农村拍,以前拍《山清水秀》讲农村艾滋病的困惑,《举自尘土》聊农村的宗教问题,镜头不花哨,看了能让人心里沉下来,比那些堆特效的空壳子片子实在多了。

杨弋枢更细,不光拍农村,还从女人的角度拍,《之子于归》里写城市化让女人没了落脚地,《内沙》讲有机农场里的女性难处,都是普通人能理解的家常愁,不糊弄人。

还有一波老师,是先在导演圈闯出名堂,后来才进高校教书的,霍猛就是典型。

没去上海电影学院前,他拍了部《过昭关》,成本才四十万,就讲乡村老人带孙子骑三轮车探亲,没大场面没明星,却入围了好几个电影节,看哭不少人。

按说进了学校当老师,可能会慢慢脱离一线,霍猛倒好,反倒是进了高校更敢拍了。

去年拍的《生息之地》直接拿了柏林最佳导演,更实在的是,拍这片子时他还带了群研究生进剧组,而且这些学生不是去打酱油的,是真当执行导演、记场记,等于把课堂搬到了片场。

既不为了票房瞎改剧本,又能教学生真本事,这波操作比光讲理论强多了。

最后一波是科班出身的老师,比如拍《云霄之上》的刘智海,早年是北电摄影专业的,教编剧的曹保平,也是科班毕业。

按说技术过硬的容易“按套路出牌”,可他们偏不,总爱搞点新花样。

刘智海拍战争片,别人都爱拍炸来炸去的大场面,他倒好,用水墨画风拍《云霄之上》,通篇淡淡的墨色,结尾主角升华时才慢慢变成血红色,把主旋律片子拍出了不一样的美感。

而曹保平更厉害,教编剧的同时拍类型片,《脱缰者也》在暑假档上映,既好看又不狗血,比那些只会抄桥段的商业片导演强太多,技术好还不呆板,这才叫真本事。

现在电影圈不算太景气,要么是堆明星却没故事的烂片,要么是小成本却没内容的糊弄片,能看进去的实在不多。

这些高校老师的片子,算不上完美,但胜在真:敢拍真事、敢玩真技巧,还不搞虚头巴脑的。以后选片子,要是看见导演栏写着某大学老师,不妨多留意下,大概率不会让你白掏电影票钱。

来源:文渊的历史书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