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郭麒麟是否本色出演,根本不重要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2 14:33 2

摘要:曹保平凭借《脱缰者也》夺得「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不过,《脱缰者也》在票房和口碑上双扑街,累计票房大概在1400万,某瓣评分也只有五分多点。

近日,《脱缰者也》上线流媒体平台。

该片由曹保平执导,郭麒麟、齐溪、孙安可等领衔主演。

曹保平凭借《脱缰者也》夺得「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不过,《脱缰者也》在票房和口碑上双扑街,累计票房大概在1400万,某瓣评分也只有五分多点。

我个人认为,《脱缰者也》如此处境,非常之合理。

《脱缰者也》严格来说,不算烂片,它也属于那种非常「尴尬」的作品,肯定是用心了,但是「心」用在取悦创作者自身。

具体问题如下。

其一,《脱缰者也》犯了一个当下国内诸多导演皆有的老毛病,那就是「自恋」。

这类导演没有严格厘清何为「商业片」何为「艺术片」,他们总是很拧巴,在「自我表达」中加入「娱乐元素」,在「娱乐元素」中又加入「自我表达」,不伦不类。

他们非常「自恋」,总认为自己的「审美」,符合「大众审美」,总是在「商业故事」中加入「自我表达」,以为观众会被他们的「审美」或「表达」折服。

《脱缰者也》就是这么一个「不伦不类」的故事,你说它黑色幽默,它又要探讨沉重的话题,譬如「原生家庭」、「宿命」等,不是说如此不行,而是「商业叙事」与「作者性」,这种平衡非常难拿捏,而这类「自恋」导演通常将「作者性」凌驾于「商业叙事」之上。

如此创作的作品,拧巴,混乱,既不能讨好以「娱乐」为目的的观众,也不能讨好以「精神愉悦」为目的的观众。

我看得出,曹保平导演非常有「作者性」,作品很有风格,在《脱缰者也》中,将千禧年代的天津,变成一种「末土废墟」式风格,视觉呈现上,很有想法。

《脱缰者也》的故事立意也很有「作者性」,不同于常规叙事,曹保平叙述一个荒诞的故事,不良舅舅假意绑架外孙,骗取本应属于他的「拆迁款」,但世事荒诞,各路人马卷入其中,人性难以把控,事件逐渐「失控」,「假绑架」变为「真绑架」。

光看故事创意,似乎挺有趣,但是,曹保平有点儿「学院派」的「弊病」,他可能不太了解,这种故事创意,已经算不上「先锋」,互联网时代,观众的阅片量太大了,这种简单的黑色幽默,观众看过许多类似影片,根本就不新鲜。

至少于我来说,《脱缰者也》,看开头,就能猜到结尾。

此外,曹保平非常执着于「仓颉神庙」这个意象,这也是他的「自恋」。

从创作者「自恋」这个角度来说,可以解释,为什么陈思诚本人口碑不好,但陈思诚作品系列受欢迎,因为陈思诚大部分作品,是以「取悦观众」为前提。

「曹保平式」导演不是能力不行,而是太「自恋」,没从观众角度构思电影。

其二,《脱缰者也》的人物塑造「差一口气」。

这也是《脱缰者也》导演「自恋」导致,他们一方面「自恋」,一方面又要妥协于「商业叙事」,这种混乱的思维,令故事以及人物也走向混乱。

《脱缰者也》的故事不够「彻底」,人物塑造也不够「彻底」,不给劲儿,看得人拧巴。

单聊聊「人物塑造」的问题,因为「人物」有问题,故事自然就有问题。

首先,郭麒麟饰演的「马飞」,这个人物就没意思。

我不是说「马飞」这个人物不够「立体」,导演塑造得不好,而是「马飞」这个人物很「无趣」。

马飞饱受「原生家庭」之害,因为不被父亲、二姐信任,被冤枉进入「少管所」。

马飞这个人物可以有很多种「形象」,但《脱缰者也》中的马飞,是最无趣的马飞。

他心底有「伤」,但他活得「八面玲珑」,外强内干,懦弱、狡猾,虚张声势。

这个人物形象是可以「立住」的,一个缺失「家庭关爱」的人,的确可能成长为如此「善于伪装」之人。

但是,在《脱缰者也》这个故事中,马飞这个形象,就变得非常不讨喜。

除了假意绑架外甥这个行为是主动,后续,他的行动皆是被动,以至于他看起来像个「草包」。

这样的马飞,让我感受不到「他对原生家庭的对抗」,那种「积压多年怨气的释放」,他像一个「随时可以向原生家庭和解,只要他们给我一点儿爱」的「小孩」。

这个逻辑是可以说通,他还困在童年,只是,在《脱缰者也》这个本该疯狂的故事中,这个马飞形象承担不了如此叙事功能。

如果马飞是上述形象,故事风格应该换一下,换成那种「钝刀割肉」式风格,才有张力。

在现有《脱缰者也》中,我认为,马飞的形象应该更「偏激」更「疯狂」。

其次,其他配角的人物塑造,因为主角塑造的不彻底,只能为弥补主角而进行塑造。

譬如,马飞的女友矇矇,她身上很多特质,应该安在马飞身上。

对比马飞,矇矇勇敢得多,也讨喜得多,矇矇身上的人物高光,应该加在马飞身上。

同时,正是因为矇矇这个形象讨喜,更加剧对马飞的厌恶,譬如,马飞何德何能,能拥有如此「女友」?

想到这层,又不禁觉得,矇矇的塑造是「不符合逻辑」的,马飞更应该拥有一个「太妹」女友。

譬如,张本煜饰演的小六,小六其实就是马飞的「缺失」部分——疯狂、偏激。

正因为马飞没有这部分,小六必须填补上,但是,小六从马飞身上剥离出来,他这个角色就变得「诡异」。

他很多动机是非常「奇怪」的,他为啥要跟马飞去救马飞外甥,救了之后,他为啥又变成最终Boss,反过来要杀所有人。

究其原因,就是,小六替代了马飞,但他不是马飞,所以剧情变得不伦不类。

此外,齐溪饰演的二姐,实际上是马飞父亲的「化身」,马飞与二姐的对抗,就是马飞与父亲的对抗,但是,这二人其实在剧作中对手戏太少,没能很好体现这种对抗。

因此,「二姐」这个角色,也变得莫名其妙。其实,曹保平对「二姐」着墨挺多,譬如,设计二姐离婚,但又没说明原因,其实就是暗示,二姐跟其父亲很像,性格中有某种偏执,才导致离婚。

最后,我想说,《脱缰者也》宣传时,以郭麒麟与郭德纲父子之间的八卦为宣传点,暗示郭麒麟出演《脱缰者也》是本色出演,这个问题重要吗?可能重要,但看完《脱缰者也》后应该也不重要,因为《脱缰者也》不好看,电影不好看,花边还重要吗?

以上,就说这些吧。我是桃花岛浪人,全文完。纯属闲聊,请勿以我为准。

来源:桃花岛浪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