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映四日票房突破12亿,20-39 岁青年观众占比超 75% 的《731》,并未止步于还原暴行的痛感,更借着80多年前遇难同胞们对生的“幻想” ,让观众触摸到 80 多年前受害者在地狱般的绝境里,那束拼尽全力护住的 “念想微光”。
上映四日票房突破12亿,20-39 岁青年观众占比超 75% 的《731》,并未止步于还原暴行的痛感,更借着80多年前遇难同胞们对生的“幻想” ,让观众触摸到 80 多年前受害者在地狱般的绝境里,那束拼尽全力护住的 “念想微光”。
在精心打造的“特设监狱”里,活人被日军当作“实验品”,活体解剖、毒气实验、冻伤实验等暴行轮番上演。囚服的干净整洁从不是“优待”,只是日军为避免“实验材料”被污染的刻意为之。在这片死亡笼罩的绝境中,“幻想”成了同胞们对抗精神与肉体双重折磨的最后防线。
十岁的孙明亮是影片中“幻想”最鲜活的载体。起初,他对日军口中的“自由”充满懵懂期待——第一次被通知“自由”时,他还天真地以为是能回家的信号,被换下后开心跑回牢房,雀跃地说着“日本人说让我再等等师傅”。那时的他,还未完全看透“自由”背后的阴谋,这份对“与师傅重逢”的简单期盼,是他在暗无天日的牢笼里,为自己编织的微小幻想。
当顾博轩为保护他牺牲自己、当他在日复一日的惨叫中看见同胞的尸体时,他才终于读懂“自由”的真相:那不是回家的路,而是通往人体实验台的死亡邀约。此刻再回望最初的“幻想”,更显其珍贵——那是孩子在未被残酷击碎天真前,对光明最本能的渴望。
杜存山与小花的“白蝴蝶约定”,是陌生人之间最温柔的“幻想”。编号12的杜存山是最早被抓的同胞之一,他洞悉731的秘密后,装疯卖傻得以苟活,他与红绳女孩以小老鼠身上“白蝴蝶的戴上与取下”互报平安——这枚小小的蝴蝶结,是他们在黑暗中确认彼此还活着的信号,是对“有人陪伴、暂获安全”的朴素幻想。当女孩发现幕布后对准他们的枪口、戳穿“亲善”谎言而被灭口,杜存山看到未摘下的蝴蝶时,悲怆地说出“老伙计,我都还不知道你的名字呢”,这份未说出口的羁绊,成了他心中永远的遗憾。
林素贤的编号1213对应国家公祭日,预产期815直指日本投降日,这两个充满深意的细节,早已将她的命运与民族记忆绑定。即便穿着“侧面背面可随时撕开、方便实验”的囚服,她仍未放弃对未出生孩子的期待——这份“孩子能降生在没有暴行的世界”的幻想,是母亲最柔软的执念,也成了无数同胞对“和平”的共同渴望。
日军用“太阳旗”标榜“文明”,却将人间变成吞噬生命的炼狱,他们妄图用暴行断绝民族的希望,可先烈们的“幻想”早已超越个人生死——万人坑中,一双双布满伤痕的手层层叠叠托举孙明亮的画面,是我们的同胞在绝望之际唯一的“逃出去一个也好”的集体“幻想”。当枪声划破寂静、孙明亮胸前的鲜血在雪白中绽放,高空俯视下那雪白里的一抹红,是少年未凉的热血,也直指日本军旗底色下无数无辜同胞被残害的万人炼狱。
导演曾在采访中提及,去日本取证时,有日本人称“挨打的人都忘记了,打人的人还需要记得吗”。导演觉得“不,不能忘”,看了《731》的观众也说“不,不能忘!”电影里的每一个因此而死的同胞都在告诉我们:忘记,就是把历史的篡改权交给恶魔;而铭记,就是让先烈们的“幻想”照进现实。如今影院外的万家灯火、国泰民安,正是当年他们在绝望中渴望的未来;那些未实现的“幻想”,早已化作我们守护和平的力量。
有人称《731》是一本让人“看得心痛”的历史书。影片的镜头,既是对日军暴行的有力控诉,也是一针唤醒集体记忆的“强心剂”——它提醒着每一个人,如今的国泰民安,正是先烈们当年在“幻想”中渴望的未来;那些在绝望中熄灭的“幻想”,早已化作我们前行的力量。
来源:最爱酷电影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