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凝望深渊:从电影《731》到不能忘却的血泪记忆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2 11:58 2

摘要:电影落幕,字幕渐暗,我却久久无法起身。寂静的影厅里,只余喉间滞重、胃中翻涌、四肢沉软。“绝望的具象化”如烙铁般印入心底。它无需渲染,真实就足以窒息。片尾那些缓缓浮现的数字,曾是一个个有名有姓的同胞,被侵略者推进了深渊,痛苦地挣扎、逝去。

潮新闻客户端 孟小爱

昨夜,我去看了刚刚上映的电影《731》。清晨,偶然读到立南转发的《让日本承认罪行的英雄王选》,心中波澜难平。

王选女士数十年来的坚持奔走,导演赵林山精益求精的匠人执着,何尝不是十四亿中国人共同的心声?我们不曾遗忘,也一直在等待真相与正义。

电影落幕,字幕渐暗,我却久久无法起身。寂静的影厅里,只余喉间滞重、胃中翻涌、四肢沉软。“绝望的具象化”如烙铁般印入心底。它无需渲染,真实就足以窒息。片尾那些缓缓浮现的数字,曾是一个个有名有姓的同胞,被侵略者推进了深渊,痛苦地挣扎、逝去。

作为华夏儿女,必须了解“731”,因为“731”是侵略者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行。

“731”的全称是日本关东军驻满洲第731防疫给水部队。他们披着研究防治疾病和饮用水净化的外衣,实际上干着使用大量中国人进行活体实验的勾当:把人的血抽干,打入马血;零下40多度把人冻僵,再用开水把人浇开;在不打麻药的情况下,解剖活体,把小孩子的心脏活生生的取出,放在瓶子里的时候心脏还在跳动……

他们将中国人称为“马路大”,即“剥了皮的原木”,是烧火做棺材的木头。在这些所谓“研究者”眼中,中国人没有名字、不被视作人,只剩编号,如同消耗性实验材料。他们在活人身上投放鼠疫、伤寒、霍乱等至少29种细菌,观察感染全过程,连三岁孩童也难幸免。据不完全统计,仅山东一个省,就有约42万人死于日本细菌战,数据远超南京大屠杀。惨绝人寰啊!

比恐怖片更恐怖更残忍的,是我们同胞真实经历过的、毫无人性的折磨——在清醒且不打麻醉的情况下活体解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开膛破肚,器官一件一件的被摘除。这是深植于民族记忆中的伤痛,岂容淡忘!

影片让我想起了我那未曾谋面的外公。

母亲每每念及外公,就告诉我们,外公曾是村里最挺拔的汉子,肩能挑担,手能犁地,挑一担百多斤的谷子走五里山路到镇上,也不累。鬼子进村那天,黑烟蔽日,外公和村里的几个男丁为了保护妇女儿童,撤离慢了,正撞上日寇扫荡,被强掳去干活。两天后,外公跌跌撞撞地回来,整个人脱了形,浑身散发着一股说不出的怪味。起初是脚趾发黑,伤口溃烂如浸水的棉絮,整夜整夜疼得撞墙。后来腐肉一块块往下掉,露出森白的骨头。外公死的那晚,天上没有月亮,外婆打着一盏煤油灯,陪在外公身边——他蜷在草席上,双手死死抠进泥地,指甲缝里全是血和土。

母亲有个发小,她是个开朗的姑娘,嫁人刚一年,怀胎七月。那日鬼子突然扑到村口,她身子沉,躲不及,被拖进祠堂。鬼子走后,乡亲们从山上的番薯洞出来回到村里,在祠堂门槛边找到她:衣衫破碎,腹部被剖开,婴儿被挑出在体外,浑身青紫,脐带还连着她的腹腔。她至死没有合眼,手里紧紧攥着结婚时那根褪了色的红头绳。

母亲每次讲述至此,嗓音都是低沉沙哑的。

这些故事我自幼耳闻,每一次重温,却仍如撕开结痂的伤疤,鲜血淋漓,从未真正愈合。

我曾走访辽宁抚顺监狱展览馆,心情极其压抑——那一把把锈迹斑斑的铁签、一件件血迹模糊的囚衣、一条条冰冷沉重的铁链,无声诉说着这段血泪交织的民族历史。

日本对中国的伤害有多深?每个中国家庭都藏着一段泣血的回忆。原侵华日军731少年兵、已经94岁的清水英男在8月13日来到731遗址前忏悔谢罪,但大部分参与过731的日本人,拒不承认731这段违背人类道德底线的滔天罪行。

走出影院,不禁想起1988年的《黑太阳731》。如果说它如同一册血淋淋的暴行原始档案,将证据赤裸摊开于眼前;那么这部《731》,则更像一部叙事严冷、结构工整的历史纪录片。前者如被强行推入暴行博物馆,无处回避;后者却似有人执灯,引你缓步同行,共历同一段黑暗,共思同一段历史。

影片最后一行字幕“你若记得,我便活过!”已然映入世人的眼帘,嵌入国人的骨髓。

这不只是一部电影,是一次直视历史至暗时刻的勇气,是一次对民族记忆的深刻叩问,更是一次对历史责任的庄严呼唤。

诚然,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我们凝望深渊,是为不让深渊重临。愿世人铭记苦难,愿人间长驻和平。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