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你是冲着铭记历史、接受教育的心态去看的,你会失望,电影的核心剧情更像是一部围绕个人求生的“越狱片”或者“大逃杀”,感觉套了个731的壳子,讲了个可能放在别的背景下也能成立的故事,这和很多人期待的严肃历史题材不太一样;
电影《731》9月18日,终于正式上映了,跑了两天的观众真实评价,可以说说了。
这部电影:
如果你是冲着铭记历史、接受教育的心态去看的,你会失望,电影的核心剧情更像是一部围绕个人求生的“越狱片”或者“大逃杀”,感觉套了个731的壳子,讲了个可能放在别的背景下也能成立的故事,这和很多人期待的严肃历史题材不太一样;
如果你是带着强烈的民族情感和爱国情绪去支持的,你也会失望,因为电影本身质量有很大争议,
被吐槽比较多的地方是剧情和逻辑,不少网友觉得,电影故事讲得不太好,有些情节安排让人摸不着头脑。比如,主角一个清洁工好像开了“绿灯”,能比较随意地进出一些本来应该看守很严的重要地方,这让人觉得不太合理,有点“主角光环”过重了;
其次,人物没立起来,煽情生硬,有网友觉得,电影里很多角色看起来比较单薄,你可能不太能理解他们为什么这么做,或者不太能和他们产生共鸣。到了一些想让你感动、让你觉得悲壮的情节时,就会因为铺垫不够而觉得有点尴尬,甚至“尬燃”;
我最不能理解的是,加了“奇怪”的商业元素,这点也让我和不少人觉得别扭。一部讲这么沉重历史的电影里,居然还插入了一些搞笑桥段(比如拔河时搞屎尿屁、角色说蹩脚外语逗笑),或者一些让人看不懂的、感觉是为了“好看”而加进去的画面(比如日本女军官的一些镜头、和服游街等)。这些和影片整体的严肃基调不太搭。
电影中还是有几次落泪,但最伤心的却是片尾曲时,731罪证遗址博物馆的画面加上孙楠的歌,比电影更好哭。
我相信导演赵林山是好意,只是电影《731》确实没被处理好,非常可惜,
731部队的历史是国人心中一道沉重的伤疤,大家都希望它能被认真、真诚、有分量地呈现出来,并让人去冷静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背后的系统性罪恶是什么”。
但,能做到这种程度的片子也很少。
在《731》电影的留言中,有网友推荐《黑太阳731》来了解真实历史,这话得带着脑子听。
《黑太阳731》(1988年那版)确实是史上最接近、最直白展现731部队暴行的电影。它为啥这么有名?就因为它“太敢拍了,太真实了”,真实到让人极度不适。
这部片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几乎不加掩饰地还原了731部队做的那些惨无人道的实验,比如冻伤实验、活体解剖、细菌感染什么的。你看的时候会感到巨大的震撼和生理性的恶心,这种冲击力能让你瞬间明白那段历史到底有多黑暗、多残忍。从这种直观感受上来说,它比很多遮遮掩掩的电影“有效”得多。
二是,它是有历史依据的,电影拍摄时采访了很多幸存者和原731成员,力求还原。所以它里面演的那些暴行,基本都不是瞎编的,是有历史档案背书的。
这两点和电影《731》类似,“题材一样”“尺度都大”。
但,它再真实,也终究是一部电影,而且是一部非常特殊的“过度渲染”的电影。为什么这么说?
导演牟敦芾的拍摄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刺激观众的感官,让你记住这种恐怖。所以它的镜头非常直接,甚至有点“剥削性”的意味(就是利用这些痛苦画面来达到强烈的视觉效果)。这会导致一个问题:你的注意力可能全被那种血腥和恶心给占据了,反而忽略了去冷静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背后的系统性罪恶是什么”。
还有就是,看过这部电影的就会发现它不像平常电影那样有个完整故事线或者塑造丰满的人物。它更像是一幕接一幕的暴行展示。你看完可能记住了那些可怕的画面,但对731部队的整体脉络、背景、战后责任逃避等问题,还是不太了解。
你可以把它当作一个了解历史残酷性的“入门冲击”,但它不是全部。看了它,你知道了“他们做了什么”(而从这种效果上看《731》也可以)。
但还要通过其他方式去了解“为什么能做”、“后来怎么样了”。
其实,如果想真正了解历史,可以通过纪录片、书籍和档案及去纪念馆。
比如去看央视拍的《731部队真相》、《罪证》纪录片等,这些片子更客观、更全面,有历史影像、专家解读和当事人采访,能帮你系统地梳理来龙去脉。
去读类似《恶魔的饱食》这类书籍或者去查阅相关的历史档案资料,这是了解历史最扎实的方式。
如果有条件,最直接的就是去哈尔滨的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实地看看,那里的史料是最真实、最全面的。
来源:city电影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