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用匠心还原历史真相。导演赵林山带领团队耗时十年精心打磨,翻阅8000余页美国解密报告、423小时原队员口述影像,赴日本走访当年士兵。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二级研究员金成民出任历史顾问,确保“每一处细节均有史可依”。影片中,小贩王永章等人被强行抓入“特设
9月18日起,电影《731》在全球多地上映。这部以侵华日军731部队暴行为题材的影片,让被遮蔽的历史真相重新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
据网络平台数据,截至9月18日19时53分,影片单日票房突破3亿,刷新中国影史纪录;截至9月19日18时20分,票房突破5亿。
为什么94年后的今天,我们还要重温这段血泪史?为什么一部电影能让数百万人“不忍看却必须看”?历史的真相究竟有着怎样的力量?
一
电影《731》以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为背景,揭露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在哈尔滨平房区以“防疫给水”为名,秘密进行细菌战研究和人体实验的暴行。
用匠心还原历史真相。导演赵林山带领团队耗时十年精心打磨,翻阅8000余页美国解密报告、423小时原队员口述影像,赴日本走访当年士兵。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二级研究员金成民出任历史顾问,确保“每一处细节均有史可依”。影片中,小贩王永章等人被强行抓入“特设监狱”,日军诱骗他们承受冻伤实验、毒气实验、活体解剖等极端折磨,我们看到的不是虚构的剧情,而是用血泪书写的真实历史。
每一帧都是民族的集体记忆。制作团队斥资重建1:1的731部队遗址实景,从实验室设备到囚笼锁扣,都严格按照历史档案复原。78%的人体含水量、人类饥饿耐受极限等严格准确的数据,背后却是残害无辜生命所换来的冷血结论。当镜头扫过基地里冰冷的解剖台,掠过盛满致命细菌的培养罐,最终停留在被关押者眼中凝固的绝望。这些画面让我们看到的不是简单的历史记录,而是一条条有名字、有家庭、有期盼的鲜活生命。在731部队的实验室里,他们被剥夺身份和尊严,沦为冰冷的“实验材料”,这种切肤之痛透过银幕直击每个观众的心灵。
让历史跨越时空隔阂。731部队的暴行铁证如山,很长时间以来,却因地域与文化隔阂陷入“局部发声”困境:中国的老人记得,外国青年未必知道;幸存者后代清楚,教科书可能模糊……然而,电影《731》正在用影像的力量打破这层壁垒。影片中,小贩被“配合检查即可自由”的谎言引诱入监狱,在冻伤实验中手指被一根根掰断;少女被推进毒气室前,日军用相机记录她扭曲的脸;“马路大”的编号牌上血迹未干……通过现代影视技术,观众不再是历史的旁观者,而成了触摸历史的见证者。正如导演所说:“让光影化作历史证据,让影院变成正义的法庭”,每一个观众都成为了历史的见证人,共同守护永远不能被遗忘的记忆。
二
《731》引发的观影热潮,已远超一部电影的商业成功,升华为一场全民参与、叩问历史的集体记忆行动。它不再只是票房数字的竞赛,而是民族情感与历史认知的深层共振。
数字背后是民族记忆的集体唤醒。451万“想看”标记、1亿元首日预售票房,总票房有望达到13.11亿……这些不只是市场数据,更是一个民族集体记忆的当代苏醒。许多祖孙三代的家庭共同走进影院,银幕之前,是老一辈沉默的泪水与颤抖的嘴角,是年轻一代凝重屏息的面孔。它跨越代际,成为一次无声却深刻的历史对话。在哈尔滨首映礼上,导演赵林山哽咽道出:“我们必须回到这里首映,这是一种告慰。”这句话,不只说给逝者,也是生者对自己的交代。
当年轻人成为记忆的扛鼎者。令人振奋的是,观看《731》的年轻观众占比显著,打破了“年轻人对历史冷漠”的刻板印象。B站上关于731部队的纪录片播放量突破2000万,弹幕中被“铭记历史”刷屏。许多年轻人看完预告片后自发查阅历史资料,在社交媒体分享所学所思,形成二次传播,这体现了年轻一代历史意识的觉醒和对民族记忆的传承。
全球公映是历史真相的国际共鸣。影片英文名《EVIL UNBOUND》(罪行无界),选择在全球多地上映,包括中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地。面对日本右翼势力的质疑,争议反而扩大了影片的国际影响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731部队旧址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俄罗斯、韩国等多国学者主动提供史料支持。这充分表明,追寻真相、拒绝遗忘,绝非一国一族之事,而是人类共同坚守的文明底线。
三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一重大历史节点,电影《731》的上映不仅是一次对过去的回溯,更是一场面向未来的深刻思考。
铭记,是为了照亮和平的道路。“我们以铭记之名回望历史,不是为了揭开疼痛的伤疤,而是要让和平的光照耀在人类文明的征途上。”据统计,1940年至1945年间,至少有3000名来自中国、苏联、朝鲜等国家的群众被当作“活体实验材料”。据2014年专家学者统计,日军细菌武器至少造成约230万名中国军民感染,其中死亡者约65万人。随着近年来更多史料的披露与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实际受害人数远不止于此,研究人员初步估算,仅死亡人数就约为此前统计的4至6倍。历史的真相,远比纸面数字更加沉重。
科技发展必须坚守人道底线。电影揭露了一个持续数十年的医学伦理困局:那些用活体实验换来的数据,至今仍在国际医学界隐秘流通。美国德特里克堡通过“镰刀行动”,以豁免战犯为代价获取了8000余页人体实验报告,这些包含冻伤实验、鼠疫传播数据的档案,经“学术漂白”悄然流入国际研究领域。“伯力审判录音”等重要证据早已揭露日军的反人类罪行,这提醒我们,科学一旦脱离人道约束,必将沦为灾难。
“不再沉默”并非终点。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许多观众因那条“出口通道”而动容,两侧是战犯供词,尽头是向上的阶梯和光明。这恰似我们对待历史的态度:承认黑暗、直面伤痕,而后坚定地走向光明的未来。
“你若记得,我便活过”。电影片尾这八个字,警示着我们,罪恶已被永恒铭刻,而历史,我们决不能忘!(来源:济南宣传)
来源:影之青春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