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破十亿!《731》赢了票房却输了口碑,即使被骂,我也要说真话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1 15:34 3

摘要:“9·18”那天,朋友圈被一张黑白海报刷屏:一个小孩的手被泡在冰水里,配文只有六个字——“别眨眼,看完它”。

“9·18”那天,朋友圈被一张黑白海报刷屏:一个小孩的手被泡在冰水里,配文只有六个字——“别眨眼,看完它”。

我愣了两秒,还是买了票。

结果开场十分钟,后排就有人小声抽泣,散场时灯一亮,全场安静得吓人。

票房三天冲十亿,这个数字不稀奇,稀奇的是,它把“731”这三个数字重新钉回热搜。

有人看完说“太碎了”,有人骂“血不够红”,更多人沉默——因为片子没给答案,只把问题甩回来:你敢不敢直视?

先说片子本身。

导演用了大量档案照片,甚至把当年实验记录直接打在屏幕上,像一记闷棍。

可前半段忽然插进一段“温情”回忆,讲一个日本军医给小孩糖吃,音乐一柔,观众直接出戏。

我旁边的大哥嘟囔:“这啥意思?

洗白?

”其实未必,更像是审查刀口下的求生欲——想保留一点“人性复杂”,结果剪得七零八落。

血腥场面确实克制。

活体解剖那场,镜头只给了一个背影,血顺着手术台滴到地面,滴答、滴答,比直接剖开更瘆人。

有人嫌不过瘾,我倒觉得这种“留白”更阴魂不散——回家洗澡,那滴答声还在耳边。

海外华人论坛吵翻了。

一个ID叫“哈尔滨老李”的留言被顶到最前:“我姥姥当年住在平房区,她说冬天总闻到一股甜腥味,后来看纪录片才知道是福尔马林。

”底下有人回:“电影没拍出来的,才是最吓人的。

片子最狠的不是画面,是片尾字幕:幸存者名单一行行往上滚,滚了整整三分钟。

我数了,三百二十七个名字,最后一个叫“王小妹,1934年生,失踪”。

灯亮了,没人起身,像在等下一个名字出现。

走出影院,隔壁厅在放《哪吒2》,孩子们笑得很大声。

我忽然想起导演采访里那句:“我们不是要仇恨,是要记住。

”可怎么记?

有人提议把“731”写进教材,有人说干脆建个沉浸式纪念馆,更激进的想法是要求日方公开全部档案。

吵归吵,至少话题活了。

一个朋友问我值不值得看。

我说:“就当去上个坟。

”不是给死人,是给活人——给那些还在“精日”“洗地”的人,也给那些一提抗日就只会喊口号的自己。

片子不完美,但它把历史的脓包戳破了,脓流出来,才有可能结痂。

最后提醒一句:别带孩子。

不是血腥,是太沉重。

我前排一个小姑娘看完问妈妈:“为什么他们要砍小朋友的手?

”妈妈半天没答上来。

这种问题,留给我们大人先想清楚再说。

来源:热情的奶酪zs3kt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