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万港元排名第4,《731》香港被日影围攻,连周杰伦老片都打不过

快播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9 23:45 2

摘要:在内地,上映后票房一路高歌猛进,上映首日狂轰3.4亿,次日目前票房又破了1亿,总票房来到了4.6亿,照这个趋势,今日收官后,2天便会轰下5.4亿。

《731》终于在香港上映了,这次基本算是同步了,9月19日也就相差一天时间。

可谁能想到,这部在内地票房大爆的电影,到了香港竟然遭遇滑铁卢,首映票房截止发稿时仅12万港元。

排名第4不说,还被一堆日影围攻,甚至连周杰伦2005年的老片都打不过。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香港市场太挑剔,还是片子本身出了问题?

一、香港票房榜单。

电影《731》讲的是那段沉重的历史,题材本身就带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情感冲击。

在内地,上映后票房一路高歌猛进,上映首日狂轰3.4亿,次日目前票房又破了1亿,总票房来到了4.6亿,照这个趋势,今日收官后,2天便会轰下5.4亿。

其走势就是非常典型的一骑绝尘,档期内所有的新片和老片,均俯首称臣,因为《731》拿到了72%的排片份额。

空降来的古天乐港片《临时决斗》的排片仅只有0.5%,票房加上预售的总成绩,也就24万的样子,基本就是一日游后,惨遭淘汰。

对于此片,很多观众就是冲着这份历史情怀进了影院,觉得这不仅仅是看电影,更是重温那段不能忘的过去。

可到了香港,这个一向以多元文化著称的市场,一切都变了样。

9月19日,香港票房排行榜前五出炉,前三名均为日影或日系元素的作品。

冠军是日本动画《鬼灭之刃无限城篇》,这部电影之前啡哥也探讨过,在全球都是票房收割机,动作场面热血沸腾,粉丝基数庞大,一天轻松刷出几百万港元。

截至15点,《鬼灭之刃无限城篇》周五再次拿到45.8万港元,毫无悬念的蝉联37个单日票房冠军,其香港总票房已经破了8500万港元。

早就超过了《哪吒2》和《F1》,成为2025年香港票房冠军影片。

亚军为新海诚的经典动画《你的名字》重映版,斩获23.3万港元,这部电影当年就靠唯美画面和浪漫故事圈粉无数,重映一波情怀杀,观众们买单买得飞起。

季军是周杰伦主演的《头文字D》,报收13.4万港元。此片是2005年的老古董,重映还能挤进前三,靠的就是那股子青春回忆和周董的明星光环。

而《731》呢?

首映日票房只有12万港元,排名第四。这不是简单的滑铁卢,而是彻头彻尾的扑到地心了。

细想一下,冠亚军都是日影动画,周杰伦的老片《头文字D》,虽然是香港导演拍的,但内核剧本源自日本漫画,赛车文化和日漫风格融为一体,差不多算半个日影。

也就是说,《731》这是被日影围攻了,连周杰伦老片都打不过啊。

再来想象一下,《731》的海报贴得满满当当,可观众们路过瞥一眼,就转身买了隔壁日影的票。这场景,多尴尬啊。

第五名是成龙的《捕风追影》,上映第9天,香港累计总票房达到273万港元,表现不温不火。

二、《731》香港票房扑街的原因?

有人可能会想,是不是香港院线故意打压国产电影?不给这部片子排片呢?

啡哥查了一下排片,《731》在香港的排片达到189家,在同档期中稳居第一,所以不存在不给这部电影排片的情况。

院线经理们,他们的生意靠票房说话,能赚钱的片子谁会压着不放?相反,如果片子真有潜力,他们巴不得多排几场,多卖几张票。

所以,排片没毛病,问题肯定出在别处。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部在内地一骑绝尘的片子,在香港突然不灵了?

答案其实很简单:口碑崩塌了。

香港首波观众反馈一出来,就直接给了5分(满分10分),差不多相当于豆瓣5.0的样子,属于不及格状态。

另外,在国际评分网站IMDB上,《731》的评分只有4分,参与评分的人数为16人,虽然样本小了点,但这已经能侧面反映出问题。

更关键的是,从本地观众的留言和社交平台反馈看,大家的失望情绪溢于言表。

电影质量真的差吗?从我目前了解到的情况,《731》的电影质量确实堪忧,绝大部分观众都打了两颗星和三颗星,五星好评少的可怜。

目前豆瓣的说服力下降了,因为片方在那边做了控评,打差评的评价几乎无法显示,此片的质量可能和陆川的《749局》差不多。

根据《731》首日购票评价总结,该片首日全国有超过935万观众观看,双平台好评率在今年破亿影片中仅高于乌尔善的《封神第二部》与陈可辛的《酱园弄悬案》,位列倒数第三。

而《封神第二部》和《酱园弄悬案》豆瓣评分均未能超过6分,所以,基于此片的历史意义来说,最终《731》的豆瓣评分约在5.5分至6分之间。

和导演赵林山一贯水准的差不多。

另外,由于质量不佳,很多网友看完电影,去赵林山社交平台留言,如今,他已经关闭了评论,看不见,真的可以吗?

9月18日,有人在盗摄电影,被官方发声明,留言板上,很多观众要求退票,纷纷指责电影毫无剧情,乱七八糟,把这类电影拍成了“越狱”指南。

有香港观众表示,历史题材是好,但拍得这么粗糙,技术层面都跟不上,浪费了这么好的主题。这些反馈不是孤立的,在香港的电影论坛和社交群里,类似声音比比皆是。

相比之下,在内地,虽然也有批评,但更多人被情感带动,给了宽容。可香港观众不一样,他们更注重电影本身的质量,而不是外围的包装。

为了更直观地说明,咱们来对比一下同类题材的片子。

比如《南京照相馆》,这部电影今年上映前几乎零宣发,全靠口碑逆袭,一路冲到高分高票房。我个人给它打了五星好评,为什么?

因为它剧本扎实,表演到位,情感表达克制而深刻。没有大肆炒作历史伤痛,而是通过细腻的故事,让观众自然而然地感受到那份沉重。

可以说,《南京照相馆》的口碑和票房值得用时间来检验。

如果《731》也能像它那样用心,估计在香港也不会这么惨。可现实是,《731》的宣传阵仗大到全网第一,各种预热、海报、访谈铺天盖地,但成品一出来,就露馅了。

观众们觉得,这不是在尊重历史,而是在消费历史。

再想想几年前的《上海堡垒》,它打开了科幻题材的大门,结果因为质量崩盘,直接把大门关上了。科幻片从此在内地低迷了好一阵子。

《731》跟它有点像,本来历史题材是块金字招牌,能唤起民族共鸣,但如果拍得烂,就成了反面教材。

有网友们调侃:“《南京照相馆》打开的勿忘题材大门,《731》给关上了。”这话虽然狠,但有道理。

想想看,如果以后导演们都学这套路:选个严肃题材,包装成“必看大片”,然后疯狂营销,绑架观众的情感进场,最后不管质量好坏,先把票房赚到手。

那中国电影市场得多乱啊?观众的信任会一点点被消耗掉,最终受伤的还是整个行业。

当然,不能全怪片子本身,香港的市场环境也起到了关键作用。香港观众的特点是什么?理性到近乎冷酷。他们不轻易被情怀左右,更不会因为“某个”标签就盲目买单。

在香港,看电影是纯粹的娱乐消费,大家在意的是观影体验:剧情紧凑吗?画面精良吗?演员演技在线吗?如果这些都达标,就算日影、美片,他们也照样捧场。

比如《鬼灭之刃》,为什么能霸榜?因为制作水准高,战斗场面燃爆,IP积累深厚。观众看完出来,觉得值回票价。

《你的名字》重映成功,是因为它那梦幻般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戳中了很多人内心的柔软部分。

就连《头文字D》,作为老片,能翻红,靠的是街头赛车的热血和周杰伦的个人魅力,这些元素经得起时间考验。

以上几部电影,口碑爆棚,观众愿意为其买单,可《731》如此这般的质量,就算是高排片,香港观众也不会为其贡献票房。

在这样一个多元的市场,日影能“围攻”华语片,不是因为什么阴谋,而是因为它们在质量上占了上风。

香港市场小而精,竞争激烈,观众更挑剔。他们不缺选择,日影、好莱坞电影、港产片轮番上阵,谁好谁上。

历史上,香港电影黄金时代出过无数经典,如《英雄本色》《无间道》等,靠的就是扎实的剧本和创新的表达。

现在,虽然港片式微,但观众的审美标准没降。

《731》香港扑街,其根本原因就是质量不过关造成的,从行业角度讲,此片给国内电影人敲响了警钟。

别让严肃题材成了烂片的遮羞布。历史电影不是随便拍的,它需要深入研究、精炼表达,才能真正打动人心。

不过,对于香港市场,我还是有话要说的,毕竟918期间,还是不能上映日本电影比较好,这方面,我们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引导工作。

您觉得《731》电影质量到底咋样呢?

来源:雪曼觅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