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731》#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9 04:36 2

摘要:九一八事变94周年之际,电影《731》以震撼镜头直面民族伤痛,首日票房占比超97%,但影片质量引发的话题争议同样不容忽视。

《731》上映首日破2亿,口碑两极分化:历史记忆与电影艺术的碰撞

九一八事变94周年之际,电影《731》以震撼镜头直面民族伤痛,首日票房占比超97%,但影片质量引发的话题争议同样不容忽视。

9月18日,正值九一八事变94周年,电影《731》在全国影院正式上映。这部揭露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行的影片,首日便斩获2亿票房,创下10项票房纪录。

影片选择在这个特殊日子上映,让历史形成闭环,触动人心。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出口处的警示铭文,道出了这部电影的内核:“别回头向前走,出口有光,有人间烟火,有国泰民安;别忘来时路,有民族苦难,有国仇家恨。”

---

01 票房表现与热议焦点

《731》上映首日,即便是工作日上午场,票房占比已超过97%,上座率达到12%。购票平台预测总票房约为13亿元,但从首日表现看,这个数字可能被低估了。

随着观影人数增加,该片口碑呈现出明显两极分化趋势。一方情绪化地表示“不看不是中国人”,另一方则直接批评为“烂片”。

这种分化甚至引发了社交媒体上的激烈讨论。有网友质疑电影真实性,立即遭到反驳:“质疑真实性的都有细作的潜质”。

02 历史真相与电影呈现

电影《731》讲述了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在哈尔滨平房区进行惨无人道细菌研究,抓中国百姓进行活体实验的历史。

导演赵林山在拍摄过程中做了大量研究,力求还原历史。创作团队调阅了八千多页解密档案与423小时的战犯审讯影像,确保每个细节有据可依。

影片展示了日军对平民进行的冻伤实验、毒气实验、活体解剖等暴行。这些场景触目惊心,让观众直观感受到先辈们内心的无助与绝望。

03 艺术表现与争议细节

《731》选择从小人物视角切入,主要聚焦于姜武饰演的角色王永章——一个被诱骗的小贩。为契合角色,姜武特意减重15斤。

影片中的环境设置和演员打扮引起了一些争议。有观众认为戏中环境过于干净,演员打扮过于现代。

片方解释称:“日军让平民吃饱住好,不是为了优待,而是为了人体实验准确性,他们没有把中国人当人,而是当作实验材料。”

与《南京照相馆》的小人物群像不同,《731》着重刻画单一角色,有观众认为姜武戏份过多,影响了其他角色的人物塑造,削弱了电影表达。

04 表演艺术的亮点

影片阵容强大,全员实力派,演技可圈可点。

王志文出演日本军医,是进行活体实验的关键人物。他冰冷的眼神让人不寒而栗,拍摄解剖戏份后,因入戏太深蜷缩痛哭,内心感到十分愧疚。

孙茜饰演怀胎十月的孕妇医生,最后的剖腹戏成为演技爆发的片段。李乃文饰演知识分子顾博轩,台词不多,但每个微表情都拿捏得很到位。

05 731部队的历史真相

731部队是日本侵华期间策划、组织和实施细菌战的大本营。其违背人伦的活体实验和大范围细菌攻击,给中国人民在内的广大亚洲国家人民带来惨绝人寰的灾难。

这支部队由石井四郎主持。1936年春,日军在哈尔滨平房地区动工兴建细菌战相关设施。731部队编制达3000人,顶峰时有4515人规模,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细菌战力量。

他们进行了数以千计的活体解剖,研究了鼠疫、伤寒、霍乱、炭疽等数十种细菌。甚至将一个13岁左右的孩子抓来解剖,取出肝、肾、胃等内脏放入标本瓶中。

06 历史启示与当代价值

电影《731》的导演赵林山说过:“我们以铭记之名回望历史,不是为了揭开伤疤,而是让和平之光照耀人类文明。”

一位观众在观影后感慨道:“我们要记住的不是仇恨,而是这段惨绝人寰的历史。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应该珍视和平。和平才是幸福,这是我们最大的希望。”

另一位观众表示:“新中国走到今天太不容易了,虽然影片中的画面有些血腥,但这是真实发生过的历史事件。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好时代,是无数英雄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

影院大厅内一早就人头攒动,观众们沉浸在影片所呈现的历史情境中。许多观众走出影厅时眼泪汪汪。

一位市民受访时说:“心情非常沉重,那段历史太残忍了。我们要永远记住这段历史,现在生活在这样一个幸福的时代,真的觉得很幸运。”

银幕上的历史终会落幕,但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永远不该褪色。

来源:小志经典影视剪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