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可能没注意到,恐怖片已经从小型独立电影公司的“聚宝盆”变成了好莱坞大厂的香饽饽。
最近好莱坞的恐怖片扎堆上映,让人感觉整个电影行业都在“饮鸩止渴”。
今年北美市场几乎每周都有一部恐怖片上映,票房成绩和观众热情的确一路高涨。
但问题是,这样的“恐怖风暴”能刮多久?会不会很快透支观众的兴趣?
你可能没注意到,恐怖片已经从小型独立电影公司的“聚宝盆”变成了好莱坞大厂的香饽饽。
以往那些成本低、回报高的“爆款潜力股”,现在被华纳、环球、索尼等大公司盯上了。
比如最近上映的《招魂4:终章》,首周票房直接破纪录,拿下全球首映1.94亿美元的成绩,成为恐怖片史上首映票房最高的电影。
而像《死神来了:血脉诅咒》《小鹿斑比:清算》等影片,也接连刷新票房数据,助力大厂们赚得盆满钵满。
根据路透社汇编的数据显示,今年恐怖片占北美票房的 17%,高于去年的 11% 和十年前的 4%。
而且,恐怖片的国际传播力也超强。比如《某种物质》, 80% 的票房来自美国以外的市场。
相比之下,喜剧片就因为“笑点文化差异”,显得难以出圈。
不得不承认,在后疫情时代,恐怖片对院线来说堪称“救命药”。
年轻观众已经习惯了在小屏幕上看剧,愿意走进电影院的越来越少。
而恐怖片那种“群体尖叫”的观影体验,又恰好只能在电影院里才能感受到。
美国最大院线AMC甚至推出了“AMC Slash Pass”,只要66.66美元,就能在年底前看六部恐怖片,或者带五个朋友看一部。
这招确实留住了不少观众,尤其是Z世代年轻人。
AMC高管直言:“恐怖片已经是我们最受欢迎的类型之一。”
但问题也来了,恐怖片的井喷式供给正在让市场变得危险。
就拿布伦屋的《梅根2.0》来说,虽然前作成本仅1200万美元,却拿下了1.8亿美元的票房。
然而续集成本翻倍到2500万美元,票房却只收回了区区3908万美元。
显然,观众的热情正在被透支。
更值得注意的是,恐怖片市场的“续集潮”正在让质量问题浮出水面。
像《招魂4》这样的续作,虽然票房爆棚,却口碑崩塌,成为系列评分最差的一部。
观众对于低质量续集的耐心,可能已经接近极限。
恐怖片的确是电影行业的一味“偏方”,但它绝不是万能药。
电影公司需要意识到,观众对高质量内容的期待是不会变的,靠低成本、续集堆出来的“票房泡沫”,终究有一天会破裂。
正如票房分析师保罗·德加拉贝迪安所说:“这更像是一个狄更斯式的市场——对某些人来说,是最好的时代;对另一些人来说,是最糟糕的时代。”
对于好莱坞来说,恐怖片的票房可能没有电影本身更“恐怖”。
来源:潇湘十二楼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