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不装了!《731》票房刚过十亿,就炸出了一群“牛鬼蛇神”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1 06:20 2

摘要:可偏偏,这部叫《731》的电影,还没来得及享受掌声,就被拖进了一场舆论泥潭。

上映三天,票房破十亿。

按理说,这该是国产电影的狂欢时刻。

可偏偏,这部叫《731》的电影,还没来得及享受掌声,就被拖进了一场舆论泥潭。

从9月18日公映那一刻开始,微博热搜、豆瓣评分、短视频评论区,接连冒出一股奇怪的声音:

差评格式统一、措辞雷同,甚至连错别字都一模一样。

问题来了:为什么一部历史题材片,会招来这么多“牛鬼蛇神”?

先看差评党怎么说。

他们挑的刺,统一到让人发笑。

第一条:片里俘虏吃大米、鸡蛋、苹果,看着伙食太好了。

第二条:731实验室干净得一尘不染,还有瓷砖、抽水马桶,像五星级宾馆。

结论直接拉满:这片子是在“美化日本鬼子”,甚至就有人说,谁推荐谁就是汉奸。

听上去挺吓人,但只要有点常识,就知道这是胡说八道。

医学实验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环境要干净。

否则,细菌从哪儿来、怎么控制变量?

731的“优待”不是出于人道,而是出于残忍:他们要让这些被称为“马路大”——圆木。不是人,是木头。

只有他们保持最健康的状态,才能保证实验数据精准。

历史资料也写得清清楚楚:731每年军费超过1000万日元。

俘虏按健康状况被分成A、B、C、D四级,A级就是“实验最佳体质”,要供着。

吃点鸡蛋苹果?对他们来说,不是恩赐,而是为了榨干最后一滴血。

而所谓的“干净基地”,恰恰是谎言的一部分。

外表的洁净,用来蒙骗外界和粉饰太平。

真实的内核,是活生生的人在冰冷的瓷砖上被折磨至死。

电影里有个镜头——冻伤实验。

哈尔滨的零下三十度,把人赤裸着冻僵,再用热水浇。

耳朵鼻子掉下来,日本人冷笑着叫“达摩”。

人没死?继续用枪射击,做“贯穿实验”。

这不是美化,这是直白地撕开人性最黑暗的一角。

更残忍的还有干燥实验,把人放进烘箱里看能坚持多久,从而测出人体的水分含量。

这些数据,成了后来日本医药、化妆品行业的基石。

所以,谁要是还说“美化”,那只能说明——不是无知,就是别有用心。

最离谱的,不是观众看完哭成泪人,而是那一水的“组织化差评”。

在影片改档前,就有人放风要抵制。

定档9月18日,预售刚开,差评机器立马运转:评分一天内从9.2掉到8.9。

评论内容高度同质,甚至同一批账号复制粘贴。

点进账号一看,全是刚注册的新号。

这操作,谁看不出有猫腻?

而这种抵制,还不仅仅在国内。

IP显示在日本的账号,理由更是可笑:“电影尺度太大,会吓哭小孩。”

拜托,当年731实验里,被冻僵的、被解剖的,有多少是小孩?

他们哭声撕心裂肺时,你们怎么没良心发软?

再看外网评论,更恶心。有人公然说:“这些牺牲推动了现代医学进步。”

一句话,瞬间点燃所有人的怒火。

有网友怼回去:“想推动医学进步,怎么不拿你们日本人做实验?”。

这就是赤裸裸的伪善。

一句话点破真相:“我们在等日本的道歉,而日本在等我们遗忘。”

其实,这早就不是第一次。

拍《南京!南京!》时,就有日本演员直言:南京大屠杀对日本人来说是“敏感话题”。

为什么敏感?因为他们心里清楚,自己做过。

731也是同理。正因为罪行太血腥,所以才要遮掩、才要抗议。

而我们这边,情况同样让人担忧。街头采访里,有青少年连“日本哪年入侵中国”都答不上来。

有人说1945,有人说1985,更多的是“我不知道”。

这就是现实。

他们在掩盖,我们在淡忘。

一旦双重合力,历史就真的会被抹平。

日本的态度是什么?

用“终战”替代“投降”。

战败书里,字字透着不甘。

刽子手供奉在靖国神社,依旧香火不断。

在国际上扮演“受害者”,妄想骗取原谅。

这一套操作,目的只有一个:让我们遗忘。

所以,《731》这部电影的存在,恰恰是最好的反击。

别忘了,这片子能上映,背后有多少阻力。

日媒抗议、要求改名;国内外举报,说血腥画面过多。

结果片方硬是顶住压力,把片子送上大银幕。

删掉一部分镜头,但保留下来的,依旧让人揪心到手心冒汗。

有人说,看完这电影会噩梦连连。

我倒觉得,宁愿睡不着,也不能糊涂着。

日媒坐不住了,说明它扎痛了。

全球上映,更说明这是一次意义远超电影本身的文化反击。

影片最后一句话:“同胞们,向前走,出口有光,有人间烟火,有国泰民安。”

这安宁不是遗忘换来的,不是原谅换来的,而是先辈一代人打了三代人的仗换来的。

今天,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别忘。

别忘记来时路,别忘记国耻,别忘记那些冻掉鼻子的“达摩”,别忘记被写成数字的生命。

这部电影,不仅值得每个中国人买票支持。

更值得我们把它推荐给下一代,让他们知道安稳的今天,是拿无数人的血换来的。

希望未来,会有更多赵林山一样的导演,顶住压力,把最痛的真相拍出来。

因为记忆这件事,一旦放手,就再也抓不住了。

结尾

看完《731》,有人说“心口堵得慌”。

但与其堵得慌,不如把愤怒转化为记忆。

有人在等遗忘,我们就偏要记住。

来源:螺丝影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