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种题材太沉重,观众不爱看,排片多了肯定亏。" 这是《731》上映前,不少影院经理的心里话。谁也没想到,这部被贴上 "血腥"" 压抑 " 标签的电影,会在上映第三天狂揽 7.36 亿票房,创下中国影史单片单日场次 25.8 万场的新纪录,把《复仇者联盟 4》
《731》上映第一天,票房破3亿。
银幕上血泪横流,观众席上鸦雀无声。
这哪是看电影?分明是一场民族记忆的集体默哀。
就在全网为这部“不敢看却必须看”的电影刷屏时,一个更沉默、更震撼的举动浮出水面。
一位 69 岁老艺术家不动声色的举动:陈佩斯自掏腰包 7 万块,默默包下 30 场电影,没有通稿、没有热搜,甚至连条朋友圈都没发。
一部差点被埋没的血泪史
"这种题材太沉重,观众不爱看,排片多了肯定亏。" 这是《731》上映前,不少影院经理的心里话。谁也没想到,这部被贴上 "血腥"" 压抑 " 标签的电影,会在上映第三天狂揽 7.36 亿票房,创下中国影史单片单日场次 25.8 万场的新纪录,把《复仇者联盟 4》《哪吒之魔童闹海》这些票房巨头甩在身后。
导演赵林山为这部电影赌上了全部身家。为了还原历史真相,他把自家房子抵押出去填补资金缺口,光是剧本就磨了 243 稿。最让人动容的是,疫情期间国际航班几乎停摆时,他硬是排除万难找来 80 多位日籍演员参演。
"我绝不让中国演员演日本人。" 赵林山在采访里说得斩钉截铁,"日本民族那种复杂的双面性,外人根本演不出来。" 饰演 731 部队头目石井四郎的平田康之,连续 20 年在中国演日军角色,他说自己不是在扮演恶魔,而是在做正确的事:"历史不能忘,我想让更多人正视这段过去"。有位日籍演员在社交媒体上写道:"如果能作为讲述历史的人做点什么,对我来说就是最有意义的事"。
可即便如此用心,电影上映前还是遭遇了冷遇。影院更愿意给轻松搞笑的商业片排黄金场次,《731》只能在早场或午夜场零星上映。主演姜武急得直上火:"多一个人看这部电影,就多一份对历史的铭记啊!"
老艺术家的沉默宣言
就在电影快要被市场淹没的时候,陈佩斯带着他的 "沉默包场" 来了。
这位曾用《吃面条》《主角与配角》承包了几代人欢笑的喜剧大师,这次没说一句煽情的话。购票记录显示,他以个人名义实名买下 30 个标准场,每场 50 个座位,单场花费 2375 元,30 场下来将近 7 万块。影院工作人员说,陈佩斯来观影时就像普通观众,自己买票、自己找座位,连助理都没带,更没要求任何特殊待遇。
熟悉陈佩斯的人都知道,这不是他第一次这么 "不合时宜"。当年在春晚最火的时候,他因为拒绝商业化运作,坚持 "喜剧不该跪着挣钱",转身离开舞台深耕话剧。打磨《戏台》那十年,他拒绝所有综艺邀约,一门心思抠细节,硬是把话剧做成了票房神话。有人说他傻,放着轻松赚钱的机会不要,他却笑笑:"舞台不是秀场,观众的掌声比什么都金贵。"
这次包场同样如此。当其他明星做公益恨不得全程直播,连捐款收据都要 P 图发微博时,陈佩斯的 30 场包场安静得像没发生过。没有媒体长枪短炮的跟拍,没有粉丝在影院外应援,只有每场满座的观众和散场后久久不散的沉默。
但这种沉默却比任何喧嚣都有力量。影院看到老艺术家的举动后,主动增加了排片;网友们被这份真诚打动,开始自发组织观影;原本吐槽 "题材太压抑" 的观众,看完后纷纷在朋友圈写下:"不是不看,是必须看"。
娱乐圈的照妖镜
陈佩斯这 7 万块花得值吗?看看数据就知道:包场消息传开后,《731》的排片占比从最初的不足 25% 飙升到 70%,上映三天观影人次突破 1895 万,不仅国内火爆,在北美、澳大利亚的影院也座无虚席。
这事儿像面照妖镜,照出了娱乐圈的真性情与假把式。
一边是陈佩斯这样的老艺术家,淡出主流视野多年,不需要靠曝光维持热度,却愿意为历史题材电影站台发声。河南有网友说得实在:"这才是刻在骨子里的家国情怀,是真正的艺术家";陕西网友也感慨:"老戏骨的担当,比那些喊口号的明星强多了"。
另一边,有些明星把公益当成作秀舞台。就像前段时间赵露思参加公益综艺,对着爬悬崖采松茸的山区孩子说 "这很酷",还大谈村民听不懂的 "studio",被网友吐槽 "何不食肉糜"。节目里她哭诉自己 "每天只睡两小时",却对真正的贫困视而不见,这种 "特权式公益" 与其说是做善事,不如说是精心设计的形象营销。
更讽刺的是,有些顶流明星嘴上喊着爱国口号,转头就去国外买豪宅;参加活动时穿着定制的 "爱国主题" 服装,私下却因为片酬高低随意罢演。对比之下,陈佩斯这 30 场沉默的包场,反而成了最响亮的宣言。
有位影院经理说得好:"现在的观众不傻,谁是真心做事,谁在逢场作戏,大家看得明明白白。"《731》能逆袭靠的不是流量炒作,而是历史本身的重量和创作者的真诚。那些抱怨 "严肃题材没人看" 的从业者,或许该好好想想:不是观众不爱看有分量的作品,而是太多人把观众当傻子糊弄。
记住,就是最好的致敬
电影里有个细节让无数观众落泪:实验室内墙上贴着 "以研究之名义" 的标语,而墙角堆着的却是无辜者的遗物。这种冰冷的对比,比任何特效都更震撼人心。正如赵林山所说,他想让 "731" 从一个国家的记忆,变成全世界的记忆。
现在看来,这个愿望正在实现。有四川网友看完电影说:"我们不是要记恨,是要记住落后就要挨打";更多人在评论区呼吁 "让电影走进日本市场",让更多人知道这段被掩盖的历史。
而陈佩斯的包场行动,就像投入湖面的一颗石子。他没指望自己这点力量能掀起巨浪,却用最实在的方式告诉大家:有些历史不能忘,有些作品值得被看见。
最后,当防空警报响起,《731》的镜头缓缓推进,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历史的黑暗,还有一个老人用行动点亮的微光。
这光不刺眼,却照出了谁在真心守护记忆,谁又在假装热爱这片土地。
陈佩斯没说一句话,但所有人都听到了:
“记住,就是最好的致敬。”
来源:特别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