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像是历史的证言,更是长鸣的警钟。9月18日,揭露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反人类暴行的电影《731》正式上映,吕梁各大影院立刻开启“高密度排片模式”。记者走访发现,这部从官宣就备受关注的影片,不仅排片一场接一场,上映首日更是场场爆满,上座率持续走高。市民们抢着走进
□ 本报记者 康桂芳
影像是历史的证言,更是长鸣的警钟。9月18日,揭露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反人类暴行的电影《731》正式上映,吕梁各大影院立刻开启“高密度排片模式”。记者走访发现,这部从官宣就备受关注的影片,不仅排片一场接一场,上映首日更是场场爆满,上座率持续走高。市民们抢着走进电影院,用观影的方式铭记历史、致敬先烈,在吕梁掀起了一股特殊的观影热潮。
上午,记者在市区中环国际影城、新视界影城、橙天嘉禾影城等多家影院看到,从上午9点开始,10点、11点、12点等时段的场次紧密衔接,排片一直到晚上11点多,满足了不同时间段观众的观影需求。和影片主题特别呼应的是,中环国际影城(泰和超市东城店)特意把首场放映时间定在9月18日上午9:18。这个特殊安排让不少观众提前就到了影院。23岁的大学生张宇豪就是其中之一,他跟记者说:“昨天晚上特意买了今天9点18分的票,就想在这个特别的时间,用看电影的方式记住这段历史。”125分钟的观影过程中,影厅里安安静静;放映结束后,张宇豪和其他观众一起默默地走出影院,他揉了揉眼,低声说:“电影里的画面比课本上的文字震撼多了,那些被当作实验材料的同胞、那些残忍到没人性的罪行,我们永远不能忘。”
“你若记得,我便活过!”“吾辈当自强,真相不能忘”,电影《731》的宣传语说得斩钉截铁。影片聚焦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为了扭转战局,在黑龙江哈尔滨平房区开展细菌战研究、屠杀百姓还进行人体实验的黑暗历史——1936年,日本军国主义者在这里秘密划定了6.1平方公里的区域,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细菌战基地,下设8个部、1个特别班和3个野外实验场,形成了从人体活体实验到细菌武器研制的完整犯罪体系。电影用125分钟的讲述,把这些历史细节清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直击人心。
早上9点18分,橙天嘉禾影城(永宁西路店)的8号厅、5号厅里坐满了来看电影的观众。随着影片中历史画面的展开,观众沉浸在沉重的故事里:不少人表情严肃认真,全程紧握着双手,偶尔能听到叹息声,还有人低声啜泣。工作人员王浩介绍:“上午一共有三场,几乎每场都坐满了,还有单位包场观看。”他还说,上午场放完后,很多观众没马上走,还在影厅外交流感受。72岁的观影市民靳先生看完后动情地说:“孩子给我买的票,我今天先来看,晚上再带着孩子们来。这种沉浸式的感受,能让孩子们知道,我们的和平不是凭空来的,是先辈先烈们用命换来的,让他们真正明白‘铭记’两个字有多重。”
上午11点,记者来到新视界影城所在的宏泰广场,被广场正门口的布置深深吸引:门口上方挂着四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正迎风飘扬,在门口正前方是一个用红色鲜花精心制作的巨型爱心造型,爱心中间还有五角星图案,红黄相间,既庄重又温暖,成为9·18这个特殊日子里最动人的纪念景观。走进五楼的影院,里面的氛围也很浓厚——取票口两边、大厅的立柱旁整齐地摆放着小红旗,和广场的布置相互呼应,让“铭记历史”的情感更加强烈。
在售票窗口前,记者碰到了正和朋友一起买票的严女士,她略带遗憾地对售票员说:“我们本来想选下午2点的场次,想着看完还能和朋友聊聊天,没想到这场的票已经卖完了。”最后,严女士和朋友只能把场次改成了中午1点。面对记者的采访,严女士语气坚定地说:“其实什么时候看都一样,关键是得来看看。作为一个中国人,这种记录民族伤痛、提醒我们不能忘记历史的电影,怎么也得来看看,这是对过去的怀念,也是对和平的珍惜。”在记者采访的时候,还有不少观影市民匆匆走进影院,也有不少人前来咨询购票,打听电影票价格,生怕错过。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9月17日20时08分,《731》9月18日首日预售票房已经突破1亿,成为今年春节档之后,第一部首日预售票房破亿的影片。
这部电影的上映,不只是一场普通的电影放映,更是一次全民对历史的回望和致敬——在吕梁的各大影院里,观众们通过电影了解过去的苦难、凝聚前进的力量,也让9·18这个特殊的日子,因为这份深刻的历史铭记而更有分量。
来源:梦回迷城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