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影《731》上映后的真的是一片盛景,票房市场的烈火烹油,首日上映没多久就曝出破2亿的消息,过了半天又被曝出突破3亿大关,其实在上映之前就有几百万的观众投出“想看”的一票,上映之后的狂潮是板上钉钉的。
[浮云]《731》上映之后可以说是引起巨大轰动,仅一天就拿下各大成就,但公众对于这部作品的评价可就没那么乐观了。
有观众直言作品质量太差,完全就是在消费爱国情怀,网络平台的评分也是急转直下,惨不忍睹。
为什么《731》会遭到如此评价?这部作品真的不是一部好作品吗?
电影《731》上映后的真的是一片盛景,票房市场的烈火烹油,首日上映没多久就曝出破2亿的消息,过了半天又被曝出突破3亿大关,其实在上映之前就有几百万的观众投出“想看”的一票,上映之后的狂潮是板上钉钉的。
但现实到底是怎么样呢?看看网友对这部影片的评价就知道了,支持的人将这部作品“吹上了天”,批评的人也有不少,而且很多影评说的都挺有道理,这部作品也彻底开启了一场大战。
这部电影从筹备到登上银幕整整耗时11年,每一步都走得坎坷,因为它不仅仅是一部商业化作品,同时也是一部讲述真实历史的作品,但也要符合审查制度,各个方面都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如何“安全”地再现731部队那灭绝人性的暴行?这是摆在导演赵林山面前最棘手的难题,影片最终交出的答卷显然没有让所有人满意,评论区有人表示对于“731部队”的“手段”描写甚少。
这是因为为了能让这部电影最终面世,创作团队做出了取舍,镜头刻意规避了对活体实验最血腥、最直观的部分,而是用一些暗示来体现日军当时的残忍手段,如果不作出“妥协”,这部电影很可能根本无法与观众见面。
但规避不等于回避,影片在表达恐怖时用了一种更为侧写和氛围营造的方式,从宣传片就能看出一二,镜头没有聚焦于人们的恐惧情绪,感染者身上密密麻麻的出血点、绝望的抓痕和痛苦的呻吟,比直接的施暴画面更能传递出那种地狱般的恐惧。
但也就是这种“安全”的处理方式,成了影响口碑的关键,上映前不断有消息提醒影片充斥大量残忍的描写,未满18岁的儿童谨慎观看,这确实激起了一部分人的好奇心,也有人带着求证的心态走入影院。
结果看到的剧情则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残酷,这无疑是让一部分人觉得受到了“欺骗”,也根本没有体现出731部队的残忍,而且既然已经说了要复刻历史,那就不能有任何虚构的桥段,但网友却表示影片在开篇加入的一些不合时宜的搞笑戏份。
这完全破坏了整部影片的观感,我们带着无比严肃的心情走进电影院,可不是来看搞笑段子的,《731》也因此直接被扣上了“偏向商业化”以及“消费爱国情绪”的帽子。
如果站在商业角度来考虑,《731》这部影片还真有的反驳,从演员选择上就说明了一切,它摒弃了当代的“流量明星”,转而集结了一众实力派,想用演技来让观众有代入感,进而让影片显得更真实。
姜武、王志文、李乃文,这几个名字往那一放其实就差不了,相比起流量,影片更多的事倾向于表演本身,这套阵容的含金量,即便是在最挑剔的影评人眼中也说的过去,戏内有带入感,戏外的宣发这些演员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男主角姜武在拍摄过程中,他承认自己多次情绪失控,那种痛苦是发自内心的,而王志文和李乃文的付出更是惊人,为了贴合角色在集中营里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的状态,两人都进行了大幅减重,最终在银幕上呈现出瘦骨嶙峋、奄奄一息的模样。
王志文扮演的杜存山一角极为神秘,他本人更是低调到缺席了所有宣传活动,但即便如此他在片中的表演依旧水准在线,让人过目不忘,剧情的一部分不合理让演员的演技追评了一些风评。
电影在9月18日这个具有特殊历史象征意义的日子上映,它便迎来了最终,也是最重要的一场博弈——与市场的博弈,市场的反应揭示了当代观众在面对沉重历史题材时的接受程度,从结果来看,观众是渴望看到一部好的历史作品的。
中国影迷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票房贡献,这个成绩毫无疑问地证明了市场对此类题材存在着巨大的潜在需求,观众渴望了解真相,愿意为一段不应被掩埋的历史走进影院,但与此同时,观众也有评判的标准。
网络上对影片剧情拖沓、逻辑混乱、剪辑跳跃的吐槽声浪越来越大,有人说这些是故意刷的恶评,但是在商业角度来看,有人喜欢一部作品也应该允许有人不喜欢一部作品,而站在历史角度来看,这部作品确实有些地方需要好好探讨一下。
有评论说这部作品是“消费爱国情怀”我觉得还是有些过了,剧情中不妨有一些确实是与历史无误,而传递的思想也是为了让中国人记住那些曾经被伤害过的同胞,更深刻的是让我们珍惜如今得来不易的和平。
观众的审美水平在提高,他们有自己的判断力,不易被宣传左右,对于一部好的历史作品来说,商业化确实不应该存在,低俗的恶搞剧情也不应该存在,不符合历史真相的人物也不应该存在,当然这只是个人愚见。
但不论怎么说,这部作品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先河,但它能否在中国影史上留下一个永恒的记号还不得而知,不过从评价来看,这部作品想“永春”大概率是不可能了,导演赵林山曾希望观众成为“历史的审判者”,而现在观众也正在行使他们对电影本身的“审判权”。
《731》是一次无比勇敢,却也充满妥协的尝试,它在历史、审查与市场这三重力量的夹缝中艰难前行,它票房上的巨大成功与口碑上的巨大争议,历史题材的电影还真不是一般的难拍,需要考虑的东西也实在太多了。
或许这部电影最大的价值并不在于它是否完美无瑕,而在于它以自身为案例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一场关于“民族创伤该如何讲述”的大讨论,而我们中国人也应该好好想一想了,要如何让后代牢记历史、珍惜当下。
来源:墨迷聊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