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谁也没想到,电影《731》一上映,就打破了10项影史纪录,25.8万的场次甚至超越了《哪吒2》。
这几天的中国电影市场,几乎全是“意外”。
谁也没想到,电影《731》一上映,就打破了10项影史纪录,25.8万的场次甚至超越了《哪吒2》。
更没想到的是,放映只一天,《731》的口碑形势就出现巨大波动。
而在网络上,一场更大的风暴也在悄然演变。
这边,伴随着《731》票房突破8亿,不少人在竭力维护。
另一边,一些网友冲入“七三一官方微博”页面评论区,连喊“退钱”。
影片是“原形毕露”,还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皮哥也第一时间观看了影片,看完后心情复杂,很多话不吐不快。
日军在中国黑龙江秘密设立细菌实验场,是从1932年7月开始的。
刚开始这个实验场被称为“中马城”,位于五常县背荫河镇。
后来又改称“防疫研究室”,由石井四郎领导,开始着手细菌武器的研究,并于1941年8月命名为“满洲731部队”。
早在1988年,牟敦芾导演就曾拍过《黑太阳731》。
以极尽血腥暴力的镜头,深刻揭露这段惨痛的历史,豆瓣网友也给这部抗战历史片打上8.1的高分。
1991年,咱内地导演朱一民也“跟风”拍摄了10集电视剧《荒原城堡731》,当年播出时也引起不小的轰动。
剧中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人体实验画面,是多少70后、80后网友的童年阴影。
有这些作品珠玉在前,如今要想重拾这个题材,难度自然不小。
既要还原历史,也得拍出适应时代和市场需求的新故事。
那我们看导演赵林山是如何操作的。
他走了一条“新路”,讲一个小人物从731实验场“越狱”的故事。
影片故事开始于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
冒充东北抗日英雄王子阳到处坑蒙拐骗的小贩王永章(姜武饰演),被强行抓进731部队实验场,与杜存山(王志文饰演)、顾博轩(李乃文饰演)、孙明亮(林子烨饰演)三名狱友关在一起。
王永章从一开始就被分配了一份特殊的工作,就是负责给狱友们送饭,和打扫牢房走廊卫生,这给他制造了更多便利和机会。
而王永章也很快就发现,日本人拿这些被关押的人做人体实验的秘密。
于是王永章决定带着实验场里的所有人逃离日本人的魔爪。
在老狱友杜存山的帮助下,王永章搞到了牢房门的钥匙。
摸清了实验场的内部结构,也认清了逃跑的路径,并确定在日本人过山笠节的那天越狱。
但对应真实历史,当年被日军抓去进行活体实验的中国人、朝鲜人、苏联人,带编号的有3000人,他们没有一个人能逃得出去。
在影片中,王永章想成为王子阳那样的英雄人物,带着所有人越狱的计划,最终也遭遇失败。
按照影片故事实际呈现的,影片其实就是讲一个原本以贩卖各种军需品为业的小混混,因身处牢笼之中,想做一回“大英雄”,却难逃失败命运的悲剧故事。
姜武作为一个身形彪悍的“大块头”,演这种小人物,面临一些挑战。
王永章本身并不是“高大上”的人物,带着市井小民的狡猾和机智,但同时也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
这些复杂的人性特征,促使他最后决定要带着实验场里被关押的人逃出去。
表演上,姜武用各种夸张表情,和肢体动作,试图呈现王永章身上的怯懦和武勇。
同时,关于上映前预告片中出现的活体解剖、火焰喷射器实验、冻伤试验、鼠疫实验、活人拼刺实验、烧伤实验、幼儿制作标本、电击实验、焚烧尸体的场景等,影片中也的确都有展示。
片中还借石井四郎(平田康之饰演)之口,以“除草剂”(除草剂只对野草起作用而不伤及稻谷)为比喻,阐述731部队细菌实验的目的,就是制造一种利用跳蚤携带的鼠疫病毒。
同时通过活体实验,制造出可免疫鼠疫病毒的疫苗。
并且还有臭名昭著的石井氏细菌炸弹壳的生产和装配过程。
石井四郎妄图将这些细菌炸弹应用到太平洋战场上,还幻想用它们征服世界。
《731》上映版并没有太多血腥镜头,主要还是讲越狱故事。
但大部分观众也表示,影片叙事缺乏逻辑性,甚至连一部电影的“基本水准”都难以达到。
电影还未上映时,片中一个日本女军官的角色,就引发了不小争议。
这个日本女军官名叫今村佳代(冯文娟饰演),军衔是少佐,负责731部队的日常管理,是个手段狠辣的“女魔头”形象。
熟悉二战历史的网友想必知道,当年的侵华日军中并不存在正式编制的女性军官。
那些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女大佐”、“女少佐”角色,都只是“神剧”式的艺术创作,与史实完全不符。
讲到这里也许有人要说,网上不是传说在731部队的史料中,曾记载一个叫高桥加代的女性军医吗?
还说这个高桥加代不仅参与那些惨无人道的实验,还在回到日本后写了一本忏悔日记。
事实上,这些有关“高桥加代”的所谓史料,都是网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杜撰的。
查阅权威史料(如中国哈尔滨731部队罪证陈列馆档案),以及中日两国公开的战犯名单,都并未发现名叫“高桥加代”的人物。
“高桥加代”其实是2012年的电视剧《商道天问》中的虚构角色,是日本商人朱春华的恋人,并没有历史原型。
“今村佳代”与“高桥加代”两个名字高度相似,赵林山在创作剧本时,是否受到这些网络传言的影响,咱就不得而知了。
片中的今村佳代,戏份还挺多。
其形象凶狠中又透着诡异,行事作风张狂又不依常规,让人摸不着头脑。
比如她会对顶撞自己的杜存山痛下杀手,却三番五次放过企图逃跑的王永章,似乎只是因为王永章带着主角光环。
今村佳代的脖子上,还烙印着一朵樱花。
带着同样樱花的,还有一群跟在石井四郎身边的小女孩。
她们负责为石井宣读那些用来给“马路太”洗脑的宣传稿,在片中就像精灵一般存在。
按照片中交代,今村佳代和这些女孩,都是石井四郎从那些中国孕妇腹中活体解剖得来的,导演想以此印证石井氏的凶残和变态。
但像这样的人物,历史上从未出现过。
在电影中加入这些人物形象,只会让电影变得不真实,对推动剧情也丝毫起不了作用。
除了这些人物之外,影片中其他的人物就都只是脸谱化的工具人了。
比如王志文饰演的杜存山,出场时一副深藏不露、高深莫测的样子,让人以为这个人物会很有“戏”。
结果一转眼他为了捍卫自己的名字,让女军官一刀刺死了。
再说故事情节的推进。
不知道出于何种心思,导演赵林山想要营造一种越狱片的紧张感,但对人物和影片基调的定位又出现偏差。
更难以理解的是,王永章被设定为一个带着喜剧色彩的人物。
其行为往往带着恶趣味,比如在石井四郎面前放屁。
还有王永章为了盗取日军小兵身上的钥匙,让会变魔术的小男孩孙明亮在日军小兵面前表演,把他们耍得团团转。
在这里凶残的日本兵被降智处理了,也使情节完全失去可信度。
这些强行注入的喜剧情节,硬生生把人物身处牢笼的绝望感淡化掉了,只会令观众感到无所适从。
而且好不容易营造出来的紧张氛围和压迫感,也让这些搞笑情节破坏掉了,使影片的基调变得十分荒谬。
更严重的是,影片故事情节越往后,导演就越是“放飞自我”。
比如让王永章带着狱友们在走廊上奔跑,而小男孩孙明亮还飞到了空中,像是在向《749局》致敬。
最后所有人都被日本兵推入一个埋人的大坑中,那些人为了爬出大坑,挣扎着架起人梯,又把孙明亮托举起来送出坑外。
这段情节全程都使用慢镜头,营造出一种亦真亦幻的感觉,让观众分不清哪些是真实的,哪些只是角色的想象。
皮哥注意到,自打电影上映,无数观众在看过影片后,便涌入了导演赵林山的社媒主页。
有网友认为影片中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多令人费解的情节,都是因为赵林山导演本身“才力不足”,难以驾驭这种宏大的主题。
翻看赵林山的履历,也只看到13年前一部叫《铜雀台》的古装片。
当时集结了周润发、刘亦菲、苏有朋、伊能静、倪大红等众多大牌,结果仅收获1亿票房和全网骂声,豆瓣评分5.3。
所以一些观众认为,他拍的片太少了,根本不具备拍摄这种抗战大片的能力。
从本片的观感上,也能看出叙事过程的力不从心。
但是,如果我们只是用“花钱后的失望”来概括内心感受,用“导演水准”来评判归纳,会感觉心里依旧憋着一口气。
因为《731》从拍摄到上映,都代表了很多。
从遭受质疑时的力挺,到疯狂点“想看人数”,帮助拿下更多排片。
观众燃尽了自己,却未想到正片品质和预期存在如此大的落差。
往小了看,它伤害了中国电影。
这几年主旋律电影确实很火,特别是历史战争类型。
但如果打着历史记忆的爱国旗号,喊几句“绝不遗忘”,就敢冲到院线,还占了这么多排片、拿下这么高票房。
那对其他认真打磨品质的电影人,绝不公平。
往大了看,它伤害了中国观众,伤害了真实历史。
《731》作为非常沉重的真实历史题材,从立项到拍摄都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
而这部电影本身也是一个实际的窗口,肩负着向世界讲述中国同胞遭受日军反人类罪行历史的特殊使命。
作为导演,从计划拍摄这样一部电影开始,理应抱着“敬畏之心”。
直白点说,导演如果自己能力达不到,那应该暂时搁置这个项目。
这不仅是对自己的“自知之明”,也是对中国电影、中国观众、真实历史、当年遭遇暴行的同胞及家属后代应负的多重责任。
特别是这样一部电影,如果传到国外。
国外观众看着片中奇奇怪怪的表现手法,他们观影时是会哭还是会笑,又会如何评价这段对于中国人无比沉重的历史?
回过头看,观众似乎也对主旋律当下的旗帜人物吴京,多了不一样的理解。
吴京过去10年里,拍了不少主旋律家国情怀的大片。
前段时间,他还因为“吃爱国饭”,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但如今再看,不管是时代需要吴京站出来,还是吴京故意吃“爱国饭”。
单看那几部电影的质量,都是绝对过硬的。
至少他没有糊弄观众,在当下看,这点尤为难得。
在《战狼2》票房大爆之际,吴京面对央视采访,也保持了极度克制:
“票房高不代表水平就高。”
对于主旋律电影的创作,在琢磨多年后,他也给出了一条定律:
“主旋律题材只要讲出漂亮的故事,或者抓住某一种情绪做到极致,一样可以让大众信服和买单。”
可惜当下太多电影人,只看到了高票房,并不能深刻理解吴京这句话的真正内涵。
回到《731》这部电影上。
如今多家平台对影片的票房预测,已经上升到了15亿。
不管影片最终结局如何,它注定会成为中国电影发展历程,或者主旋律题材中的一枚重要样本。
特别和年初凭借口碑轰下154亿票房的《哪吒2》,形成一种奇妙的对照组。
电影圈的“拨乱反正”还在路上,我们期待那一天尽早到来。
来源:皮皮电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