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片中,李乃文凭借扎实的演技赢得好评,而更出乎意料的是,他在片外的一个特殊举动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翘首以盼的电影《731》终于在9月18日与观众见面了。
影片中,李乃文凭借扎实的演技赢得好评,而更出乎意料的是,他在片外的一个特殊举动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连他的至交辛柏青,或许也没料到,这一次,老朋友竟会以这样的方式“出圈”。
1
电影《731》这部影片让观众等了太久。
片名三个数字,不需要多解释,足以让人心口一紧。
选在“九一八”这一天,除了是对历史的回应,也是一种沉默的宣告。
影院门口,站着许多头发花白的老人,也有不少年轻人结伴前来。
没人讨论剧情,也没人嬉笑打闹。
在这部电影里,没有主角光环,也没有所谓的英雄设定。
姜武饰演的被误抓的小贩王永章,是整部电影的情绪主线。
他从贪生怕死,到在实验室里彻底崩溃,最后被日军一枪打死在逃亡的最后一步。
王志文饰演医生杜存山,是剧中最克制、最清醒的人。
明知道自己活不下去,还是选择用生命,去揭露日军的谎言。
李乃文则饰演一位来寻找怀孕妻子的普通人顾博轩。
没有谁在喊口号,他们只是想活下去。
有人忍不住哭出声来,也有人一直低着头,连眼都不敢抬。
其实《731》能走到今天,并不容易。
这部电影从筹备到上映,前后走了将近十年。
剧组一度差点断了资金,很多演员的片约也压在这个项目上。
而更大的阻力,是来自那些试图让这部电影“消失”的声音。
片名太敏感、画面太血腥、内容太沉重……有人找理由举报,有人甚至质疑拍这部电影的意义。
可哪怕再难,它还是上线了。
《731》第一天上映,票房便破1.3亿,打破10项纪录。
这样一部沉痛到让人无法直视的作品,被李乃文、姜武、王志文撑了起来。
这是观众用脚投出的票,也是对主创团队的最大肯定。
2
拍这部戏的时候,李乃文没有接其他剧,整整几个月时间,他都在准备这个角色。
他查阅了大量关于731部队的历史资料,包括被解密的档案、幸存者的口述、陈列馆提供的文献记录。
这些资料并不好看,甚至很多内容让人作呕。
为了让身体状态接近角色,他刻意减重,每天只吃少量食物。
镜头里的他眼神空洞,身体瘦削,神情憔悴得像真的从牢笼里走出来。
零下十几度的哈尔滨,穿着单衣站在风雪中,一遍又一遍重复拍摄牢房逃亡的镜头。
身边没有助理,没有保暖措施,只有一个剧组同事给他递过来一杯温水。
李乃文没有抱怨,他不仅对演技有执念,更不想辜负这段历史。
而让他真正口碑暴涨的,不光是演得好,还有一个没人宣传的小举动。
电影上映当天,正值9·18事变纪念日。
全国多地拉响防空警报。
李乃文在社交媒体上转发了人民日报发布的纪念视频,没有配文,只写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几个小时后,有人发现,《731》的主演集体“0片酬”出演。
不是象征性收一块钱,而是真的一分钱不拿。
当媒体去问他为什么时,他没有正面回应。
只是说了:他们曾经是人,他们有名字。
这句话说得很轻,却砸在很多人心上。
因为731部队里,被用来做实验的中国人,都没有名字。
他们被叫做“圆木”,甚至在死后都不被记录。
在片尾,3513个名字滚动播放,每一个都是真实存在过的生命。
为了拍这部电影,导演赵林山带着团队跑遍了哈尔滨、长春、东京、莫斯科,查阅了无数档案。
在莫斯科国家档案馆里,他们找到了苏军缴获的《731实验日志》,里面有冻伤记录、活体解剖编号。
剧组不是想拍得好看,他们只是想拍得接近真实。
125分钟的影片中,每一帧都压得人喘不过气。
电影里很多道具,直接是从731遗址陈列馆借出来的。
包括实验室里的解剖台、编号牌、冻伤模型,甚至墙上的老照片,都是按照历史原貌还原的。
没有夸张的视觉特效,也没有血腥的刻意渲染。
但电影依旧被不少观众评价为“最难受的观影体验”。
不是因为恶心,而是因为影片太真实。
在电影院里,有孩子在父母的搂抱下哽咽,有中年男人默默擦泪,还有一位老人,看完电影站在影院门口站了很久。
有人说,这部片尺度太大,不适合孩子看。
但另一种声音也随之而来:731没有放过孩子,电影为什么要放过观众?
李乃文饰演的顾博轩在一场实验戏中,惊恐到当场尿湿裤子。
这一幕没有被删,也没有被美化。
观众的反馈是,看的时候只觉得心在发冷。
因为那一刻,他不是在演,而是真真切切的还原历史。
3
李乃文的演艺生涯从来不抢眼。
早年考中戏没考上统招生,只能做自费生,学费比别人贵好几倍。
他母亲只说了一句:“你要让老师后悔让你交这笔钱。”
于是他白天上课,晚上练台词,什么角色都接,哪怕只有一句台词,他也一字一句练到顺畅。
他曾在话剧舞台上磨炼了近十年,跑过全国,演出过几十个角色,没有人认识他。
直到《集结号》让他出现在银幕上,再到《南来北往》、《第二十条》,他才一点点被观众记住。
辛柏青作为李乃文的30年老友,两人一起经历过从学生时代一起跑剧组,到后来各自发展,友情从未中断。
辛柏青凭《人世间》爆红,李乃文却一直在话剧和小角色里默默耕耘。
直到这次,李乃文用《731》交出了一份不同的答卷,也让更多人重新认识了他。
从中戏自费生,到今天观众口中的“老戏骨”,他用一部部作品说话。
这一次,《731》让李乃文彻底被看见,不是红了,是被真正地记住。
电影拍完了,也没见他在热搜上霸榜,他把所有的精力,全部留在了电影里。
结语
《731》不只是电影,更是历史的还原。
李乃文,替我们说出了那一句:他们有名字,他们永远在我们的心里。
历史不能忘记,真相也不能抹去。
电影《731》上映首日打破10项纪录,目前票房已超1.36亿元——极目新闻
捞舆 | 《731》热映:让历史“开口”,让真相永存——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专访 | 李乃文:遇难同胞有名字,他们在我们心里——新晚报
来源:我是电影迷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