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暑期《南京照相馆》大火,爱国教育成为主旋律,随后的《731》也是受到了大家的期待,没成想各种原因导致了撤档,此次918公映更是受到极大关注。
9月18号,暑期推档的电影《731》公映了。
暑期《南京照相馆》大火,爱国教育成为主旋律,随后的《731》也是受到了大家的期待,没成想各种原因导致了撤档,此次918公映更是受到极大关注。
昨天晚场到场观影,影厅爆满。但话分两头,聊聊《731》的影片,也得聊聊那段历史。
先来聊聊这部《731》。
一个词来概括:有负期望。为啥呢,有三点观影感受:
1 背景情节混乱
电影以姜文饰演的王子阳为主线,看完你发现他不叫王子阳,也许你觉得这是个反转,但就像描述的这么突兀,从一开始莫名其妙被抓,前后背景的交代感觉都挺脱节。
到后面几个表现比较多的人物,王志文,李乃文等几个演员都有出演,但感觉着实跑了一趟龙套,看似讲了好几个人物,但感觉没一个到位的,没一个印象深刻的。
影片中一些回忆的情节,一些穿插的情节,比如姜文角色看过731生剥手臂等情节,突然插入都没反应过来是之前发生还是将要发生的事,有些太强行,所以看完会感觉影片是不是有所删减。可能这么想感觉好一些。
2 主题不明
整个影片,概括为一场越狱及越狱失败可能更贴合。
按理说电影讲731主题,名字都叫《731》,是不是要体现731部队灭绝人性,惨绝人寰,其实也不是没有,只是看完更多了一条越狱线,假冒王子阳带领众人越狱,里面不合理的一只钥匙开了所有的狱门就不说了,可能导演想表现先辈的抗争,但大篇幅讲这些,必然造成主题不明,这和那些集中营类型影片其实也就没什么性质上的区别。
所以惨绝人寰的731的活人实验,细菌实验,火烧实验,胎儿实验,是不是应该占更大篇幅,这样才足以展示日军的罪恶。
3 氛围不到
因为主题线有分叉,情节混乱,所以造成氛围营造不到,整个观影其实效果一般。为啥这么说,
首先影片还没结束已经有观众陆续离场,其次整个过程中那种绝望感,窒息感不够,反而主演还有一些插科打诨的意思。请问80年前的国人是这种感受么?80年前案板上的国人不绝望么?
对于这样一部揭露侵略暴行,爱国主义旋律的影片而言,还是要彻底大篇幅的做暴行揭露,紧贴主题,这样才不辜负观众的期望,更不磨灭那段绝望的历史。
来源:诗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