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8当天,电影《731》上映首日票房破3亿,不少观众因片中细菌战暴行红着眼眶离场。而你可能想象象不到,我们每个人的基因里,竟也潜藏着成千上万种病毒印记。本文将透过《731》的历史镜头,结合《病毒星球》这本书的科学视角,拆解人类与病毒的千年博弈,探寻与自然共处的
9.18当天,电影《731》上映首日票房破3亿,不少观众因片中细菌战暴行红着眼眶离场。而你可能想象象不到,我们每个人的基因里,竟也潜藏着成千上万种病毒印记。本文将透过《731》的历史镜头,结合《病毒星球》这本书的科学视角,拆解人类与病毒的千年博弈,探寻与自然共处的生存答案。
9月18日,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愿提起却也无法忘却的日子。就在94年前的这一天,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成为日本侵华战争的开端,也标志着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救亡图存的开始。
如今,硝烟散去,但苦难历史不容忘却,斗争精神值得铭记。
就在这一天,揭露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惨无人道战争罪行的电影《731》全球上映。上映首日票房便突破3亿元大关,成为中国影史单片单日总场次榜冠军。
电影带给我们的冲击和反思无需多言,我觉得,只要是中国人,看完这部电影后内心肯定都难以平静。我还看到一个观众评论说:自己只看到了一半就红着眼眶跑出放映厅了,并不是因为电影不好看,而是看得让人太伤心,怕自己再看下去会失声痛哭。
日本人的细菌战带给我们深重灾难,我相信,世界上的每个人,都不希望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头上。当银幕上细菌武器的残酷画面冲击人心时,一个更本质的问题也值得我们追问和反思:病毒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它们本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却又为何成为人类避之不及的大杀器?《病毒星球》这本书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更加透彻的认识。
本书的作者是著名科普作家卡尔・齐默,通过本书,他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病毒的独特视角。书中介绍,早在我们人类出现之前,病毒就已占领了地球各个角落。期间,虽然历经高温极寒等极端条件,但依然活得好好的。甚至今天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与进化,也都受到了病毒的干涉和影响。
你可能想象不到,我们自身的基因里,就有病毒留下来的“鲜明印记”。美国塔夫茨大学的科研团队研究发现,现在我们每个人的体内,都带有大概十万种病毒的基因,占到人类基因总量的8%。这些刻进我们身体中的“余孽”被称作“人类内源性逆转录病毒”,是几百万年前病毒通过对人类祖先的感染而留给我们的,其数量之多超乎想象。按作者的话说,那就是“我们的基因组中,病毒泛滥。”
同时,书中也用丰富的案例告诉我们,病毒不仅刻画了生命的样貌,更深刻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曾经肆虐欧洲的黑死病,堪称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篇章之一。这场由鼠疫杆菌引发的瘟疫,通过跳蚤在老鼠和人类间交叉传播,在当时医疗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黑死病的死亡率近乎百分之百。短短6年时间内就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其导致的劳动力短缺直接促进了欧洲农奴制度的瓦解。
近几年让我们感触最深刻的还是新冠肺炎疫情,截至2022年12月21日的数据,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6.5亿例,死亡近665万人。现在,我们习以为常的戴口罩、酒精消毒、公筷公勺、分餐制之类的生活习惯,不就是在这次危机之后才逐渐形成的么?
更不用提,好多地方因为防疫花了太多钱,现在都没有缓过劲来。那天看到一个新闻,说烟台海阳市受疫情大环境影响,财政资金十分紧张,连人才生活补贴都无法及时足额发放了。而且这还不是个例,湖南、江西等地也有类似情况发生。
令人心悸的黑死病,恍如隔世的新冠疫情,频繁光顾的流感病毒,还有很多其他病毒导致的公共卫生事件,都在警示着人类,在与病毒的博弈中,我们始终不能掉以轻心。
《731》展现了历史的真相,提醒我们勿忘国耻、奋发图强。同时,《病毒星球》也告诉我们:真正的危险不是病毒本身,而是人类对自然的傲慢、对生命的漠视以及对欲望的放纵。
如果你看完《731》后感到沉重,不妨读读《病毒星球》—— 它会让你明白,约束欲望、敬畏自然、尊重生命,才是人类与病毒共处的生存之道。你对电影《731》或病毒话题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来源:月影星辰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