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时茂没想到,《731》上映仅1天,陈佩斯因一特殊举动口碑暴涨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9 11:46 2

摘要:就在《731》影片创下单日排片纪录的喧嚣中,69岁的陈佩斯做了一件让所有人意外的事。

文|纯元

编辑|先锋谷影视娱评

当防空警报拉响,电影《731》终于破茧而出!

上映仅一天,票房直接突破3亿大关,创下史诗级大爆开局。

看得无数网友表情严肃,眼泪狂飚。

就在《731》影片创下单日排片纪录的喧嚣中,69岁的陈佩斯做了一件让所有人意外的事。

他事先没有声明,没有宣传,用经济实力表达了对电影的支持。

朱时茂没想到,曾经亲密无间的搭档陈佩斯,在晚年因这一特殊举动口碑暴涨......

01

前段时间《戏台》的票房口碑双丰收。

让观众们再次见识了喜剧大师陈佩斯的功底不减当年。

在《戏台》的采访中,陈佩斯曾向媒体严肃表示:

“有些历史伤疤,必须用艺术揭开。”

或许是因为同样是战乱时期的题材背景,或许是因为两部电影主演都有姜武。

当然最大的原因肯定是一颗熊熊燃烧的爱国之心。

解释了陈佩斯为何选择支持《731》这样一部充满痛感的作品。

他事先没有声明,没有宣传,默默为该电影包场30场放映。

猫眼平台数据显示,他选择的都是可容纳50人的“标准场”,既不追求视觉震撼,也不选择VIP厅的舒适体验。

每场花费在两千元到三千元之间,统计算下来要7万块!

《731》刚上映仅仅一天,“陈佩斯为《731》包场30场”的热搜词条瞬间冲上榜首。

如果换做是其他流量明星,或者是网红,指不定得营销成什么样,至少为自己圈一波粉丝,挣一波热度。

但是陈佩斯并没有为此做任何宣传。

在社交平台上,“陈佩斯沉默包场”的话题热度不断攀高,网友们纷纷留言:“真正的爱国从不用喧嚣”“这才是艺人该有的样子”。

当下娱乐圈不乏“公益作秀”“热搜式爱国”,甚至有人“国内赚钱国外花”,在海内外的言论都不一致。

陈佩斯的包场恰恰反其道而行:

没有红毯、没有专访,甚至没在社交平台发过只言片语,购票记录里只有实名认证的名字和每场 2375 元的支出,把所有聚光灯都引向影片本身,而非自己。

回溯陈佩斯的艺术轨迹,会发现他对严肃题材的关注早有伏笔。

从《王爷邮差》中的讽刺技术,到《戏台》里用喜剧外壳包裹的历史反思,这种“为艺术不计代价”的执着,与此次包场《731》的举动形成了跨越时空的呼应。

《731》导演赵林山曾表示,拍摄这部电影的初衷是 "让历史不再沉默",而陈佩斯的包场行动则是对这一理念的完美呼应。

02

陈佩斯选择在这个特殊节点包场,且特意覆盖哈尔滨、南京等曾遭日军侵略的城市,本质是用“让更多人看见”的行动,为历史记忆“筑堤”。

用行动证明了公众人物如何才能真正发挥正向影响力。

直到陈佩斯包场的消息传开后,各大影院才纷纷调整排片计划。

更意外的是,许多企业和社会组织受到感染,自发加入包场行列,形成了一股“主动铭记历史”的社会热潮。

能让陈佩斯大力支持,引起全民对历史敬畏的电影,自然不一般。

在商业电影横行霸道的市场环境中,不借助资本力量,这样一部题材沉重的作品可能永远无法与观众见面。

再加上“画面血腥”“观感不适”等负面舆论,该影片经历了“未映先黑”的局面。

其实《731》并非普通商业片,导演赵林山抵押房产、筹备十年、243次修改剧本的创作诚意毋庸置疑。

剧组为确保历史严谨性,邀请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馆长金成民担任历史顾问,

连电影中所有的日本角色,均由日籍演员出演。

电影用镜头,把残暴藏进细节里,反而比直白的惨烈更让人窒息。最后换来的6个字“这里无人生还”。

这背后是比电影更残酷的历史真相。

这种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可不是随便哪个剧组都能做到的。

如今,《731》收获了单日票房破3亿的好成绩,不仅刷新了影史记录,还打破了主旋律电影“叫好不叫座”的潜规则。

不难看出,全民的爱国情怀正在蓬勃燃起。

正如《731》海报所言:“侵略者曾企图掩盖真相,但中国人民揭露历史的决心永不磨灭”。

当银幕亮起,我们看到的不仅是731部队的残暴,更是中华民族在苦难中不屈的抗争,以及全人类对反战、和平的共同追求。

03

简言之,陈佩斯包场《731》,包的不是“排面”。

而是对历史的敬畏、对艺术的忠诚,以及一个老艺术家对“不让苦难被遗忘”的朴素坚持。

这一特殊举动,让他德艺双馨艺术家的头衔更加清晰明了。

曾用幽默解构生活的艺术家,此刻却用最沉重的方式守护民族记忆。

除了观众的认可,艺术家的支持外,《731》也获得了来自官方的力捧。

好多官媒也跟着发文,为“全球上映”四个大字喝彩祝贺。

央视新闻不光转发影片信息,还在影片上映一天票房破三亿后,直接用“以平民视角揭露了侵华日军的反人类罪行”来表态。

这与《731》上映初期因题材沉重、档期不利,面临“排片少、观众不敢看”的困境形成了强烈对比。

网友纷纷在下面留言,“看了心里很痛,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永不忘当年之辱!”

更有人评论:“没有人能平静地看完这部电影! 我们不仅是观众,也是幸存者!”

这一次,陈佩斯包场《731》,并非一时兴起的偶然之举。

而是用“沉默的行动”延续这种“揭伤疤、记教训”的历史责任。

就像他当年坚持做严肃话剧、拒绝商业化妥协一样,他始终在为“不流俗、有担当”的作品撑腰,哪怕这些作品不讨市场“喜欢”,哪怕需要自己默默付出。

如姜武所言,“多一个人看这部电影,就多一份对历史的铭记”。

最后希望《731》票房大卖!

参考资料:

来源:先锋谷影视娱评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