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凌晨3时47分,红磡民裕街与荣光街交界处,一家低调的黄金首饰加工厂仍灯火通明。这里是香港珠宝产业链最隐秘的“中转站”:每天,来自非洲、南美的高纯度金锭在此熔炼、重铸,再流向中环、尖沙咀的橱窗。谁也没想到,十名头戴面罩、手持铁撬的男子,正从后巷暗门鱼贯而入,像电
凌晨3时47分,红磡民裕街与荣光街交界处,一家低调的黄金首饰加工厂仍灯火通明。这里是香港珠宝产业链最隐秘的“中转站”:每天,来自非洲、南美的高纯度金锭在此熔炼、重铸,再流向中环、尖沙咀的橱窗。谁也没想到,十名头戴面罩、手持铁撬的男子,正从后巷暗门鱼贯而入,像电影剧情般拉开“5000万黄金大劫案”的序幕。
“他们动作极快,先剪断闭路电视电线,再用化学喷剂模糊镜头,全程不到四分钟。”西九龙重案组许仲恒总督察事后回忆。工厂内的保险柜被暴力撬开,65公斤金条、金砖及金粉被扫荡一空,连同3万港币现金,十名贼人迅速登上接应 van 车,消失在弥敦道的霓虹里。整个过程,只够让守夜阿伯喝完半杯港式奶茶。
17日清晨6时,老板陈先生接到管工电话,第一反应是“愚人节提前?”确认不是玩笑后,他几乎瘫坐在地:失窃黄金市值约5000万港币,相当于工厂全年三分之一的流水。更棘手的是,其中一批金粉已与客户签订次日交割合同,若不能按时交货,违约金与信誉损失难以估量。
案件震惊全港。警方高层下达“死命令”:务必在黄金离境前截回。西九龙重案组联合刑事情报科、机动部队及飞虎队组成“猎金”专组,启用“天眼”大数据系统,锁定逾600小时路面监控;同时出动卧底,深入黑市贵金属交易圈。短短13小时,线索从红磡延伸至新界北、甚至深圳湾口岸。
18日凌晨2时,收网时机成熟。全港10个“雷霆”小组同时出击:有人在深水埗劏房被窝中被拎起;有人在机场离境闸口被按倒,行李箱里藏着3公斤金条;更有人企图将黄金熔成“金乌龟”掩人耳目,结果在荃湾工厂被逮个正着。截至傍晚,13名嫌犯全部落网,年龄最大60岁,最小29岁,涵盖运输、仓储、熔金、销赃整条“黑产业链”。让老板陈先生喜极而泣的是,65公斤黄金“一克不少”被追回,整整齐齐码在警方证物室,像一场失而复得的梦。
19日晚,警方在红磡警署召开记者会。许仲恒披露三大关键:第一,嫌犯中有“内鬼”——一名前工厂保安,熟悉仓库结构及保安空档;第二,贼人原计划17日晚将黄金偷运内地,通过“水货客”化整为零,每人口含50克金粒闯关;第三,警方动用“同携追踪犬”,在元朗山洞嗅出被掩埋的200克金粉,成为锁定主犯的决定证据。台下记者连连惊叹:“比《无间道》还精彩!”
案件告破,但留给香港的思考远未结束。珠宝加工业素来“低调生财”,安保却停留在“一把大锁”的年代。有业内人士透露,不少工厂为节省保费,只买“半额保险”,甚至“裸奔”。此次失而复得,陈先生决定立即加装人脸识别门禁、震动报警地板,并与保险公司重新评估全额投保,“就当花百万买个教训”。
警方亦提醒,香港作为国际贵金属枢纽,黑市“高价收金”广告层出不穷,市民切勿因“差价”诱惑而成为洗钱帮凶。根据《盗窃罪条例》,处理赃物最高可判14年;若涉及跨境走私,更可能触犯《有组织及严重罪行条例》,刑期翻倍。
夜色再次降临红磡,加工厂门口多了一张红纸:“感谢警方神速破案,本公司将一如既往服务客户。”而隔着一条街,市民茶餐厅里,电视正重播记者会画面。有人举杯调侃:“香港速度,连贼都赶不及跑!”笑声背后,是警队“24小时不打烊”的守护,也是这座城市对法治与秩序的集体自信。
来源:大卫行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