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上映不到24小时,口碑迎来两极化!央视锐评句句戳心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9 11:25 2

摘要:当历史的残酷真相通过电影银幕被展现在世人面前,当那些鲜血与屈辱的记忆再次冲击观众的灵魂,电影《731》一上映,它就以破竹之势拿下一日票房3.4亿的成绩,抢登热搜榜。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和文末!

历史的残酷真相通过电影银幕被展现在世人面前,当那些鲜血与屈辱的记忆再次冲击观众的灵魂,电影《731》一上映,它就以破竹之势拿下一日票房3.4亿的成绩,抢登热搜榜。

然而,电影口碑却并未如票房一样“直线飙升”,反而是呈现出剧烈的分裂态势,一边是观众感叹“看完心头沉重”,声称一定要支持这样带着沉痛记忆的影片,而另一边,却是批评声不断,有人直言:“影片更多靠情怀加分,实际内容并没有达到预期。”

可当央视的几句评价出现后,立刻戳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内心,那么,《731》究竟是一部怎样的电影,它为何能在一天之内就引爆全网讨论?

没有什么能比《731》在首映当天取得的成绩更说明它的火爆,单日2亿票房直接让它成为全民热议的焦点,全国98.9%的影院排片以及超高上座率都显示着人们对这段历史题材作品的关注。

然而,观众们走进影院后,却对这部电影做出了天差地别的评价,不少人直言,这部电影之所以值得票价。

不仅仅因为它重现了731部队非人道的暴行,更因为它挑起了国人铭记历史的责任感。

央视新闻更是点评,《731》电影,所展现的是对历史的诉状,这次对人性深渊的勇敢凝视,无疑是撬动着无数中国人的内心。

但也有许多质疑声传来,有网友质问道:“艺术加工太严重”。

更有评论犀利地指出,这部电影的情节偏离了731部队暴行的直接重心,而是以一个越狱情节为主线展开,致使部分影迷觉得“轻飘飘的,愣是没拍出真实的压迫感。”

还有人将《731》拿来与经典影片《黑太阳731》对比,后者作为一部纪录片式的作品,直接呈现了日军在731部队进行人体实验时的丧心病狂,有一种震撼到让人不适的真实感。

相比之下,《731》的人物刻画更偏向个体命运的戏剧化呈现,一些残酷细节由于删减原因未能直接表现。

围绕电影的评价风暴尚未平息,而其导演赵林山也被推上风口浪尖,事实上,制作这部电影的过程比大家想象的还要困难得多。

很早之前,导演赵林山就萌生了创作《731》的想法,然而,题材敏感、资金困难加上外界的巨大压力,让这个项目一度陷入停滞。

为此,赵林山不得已卖掉自己的房子,将所有积蓄投入到电影制作中,团队顶住了国际舆论的不满,也克服了国内市场对这类题材的种种顾虑,最终将电影拉回正轨。

在电影筹备之初,主创团队还前往哈尔滨731部队遗址进行实地采风,希望尽量还原那段历史背景。

赵林山和团队的调研走得更远,他们深入调查了相关历史档案,甚至尝试挖掘更多尚未公开的细节。

尽管如此,他仍选择在上映时进行删改,以确保影片能够顺利面世,即便如此,《731》的叙事仍然受到了不少非议。

一部分观众觉得,它太过于追求情感的戏剧化处理,而忽略了对真实历史的严肃展现。特别是电影的主线以一个人物展开,更多像是“用个人故事穿插背景剧情”,而不是对731部队暴行的系统性回忆。

电影一再强调铭记历史的必要性,并没有试图将“仇恨”放大至某种情绪化的层面。尽管部分舆论指责电影是否是在借战争题材“揭疤”、

但电影主创团队似乎通过结尾方式回应了这一指责:“向前走,出口有光,人间烟火,国泰民安。别忘来时路。”这是电影最后展现的文本,也是留给观众的一种深刻启示。

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视,而是为了避免错误重演,正如电影在结尾以象征性的曙光总结一样:黑暗终将过去,但只有承认那段黑暗的存在,才能拥抱未来的光明。

《731》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但它的存在肯定有其意义,它让这段历史再次回到了我们每个人的视野之中,让人们重新反思,那些曾经历经苦难的中国人,是如何为今天的和平挥洒热血的。

这或许是它在争议中赢得票房的一个重要原因,无论好坏,这部影片触动了每一个人的心,不是所有的历史都值得拍成电影,但有些历史则是必须要讲给后代听的。

结语

这种铭记历史的努力,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文章信源:

钱江晚报---2025.09.18:《别忘记,来时路!电影《731》首日票房过3亿》

上观新闻---2025.09.19:《电影《731》郑重声明!上映首日票房超3.4亿,上海位列城市票房榜首》

来源:影玉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