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碰撞!北纬30°科幻电影周:四大嘉宾探寻中国太空叙事新蓝图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9 10:03 1

摘要:随着第二届中国(宁波象山)北纬30°科幻电影周的开启,一系列主题活动也随之展开。本次电影周以 “越山海,向太空” 为主题,汇聚各界力量共探科幻发展。其中9月18日举办的 “中国太空科幻的叙事体系” 主题沙龙,更是集结航天专家与文艺创作者,为中国太空科幻叙事寻找

随着第二届中国(宁波象山)北纬30°科幻电影周的开启,一系列主题活动也随之展开。本次电影周以 “越山海,向太空” 为主题,汇聚各界力量共探科幻发展。其中9月18日举办的 “中国太空科幻的叙事体系” 主题沙龙,更是集结航天专家与文艺创作者,为中国太空科幻叙事寻找新方向。

2025年9月拍摄于浙江宁波象山。

本次沙龙由科幻作家、编剧、译者吴霜主持,邀请到四位重磅嘉宾跨界对话。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吴季深耕航天领域,见证中国航天发展;科幻作家杨平兼具多重身份,深耕科幻创作与推广;知名导演、编剧张小北是科幻电影领域的实践者;《流浪地球》系列编剧杨治学则深谙科幻电影创作逻辑。不同领域的专业视角碰撞,让探讨兼具深度与广度。

吴季以 “从自立自强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为主题,结合航天实践分享思考。他指出空间科技是人类文明飞跃的核心动力,从猿人用火到现代科技,技术进步始终引领文明发展。而人类进入太空后获得的三次启示意义深远:宇航员太空俯瞰地球的情感冲击、月球轨道回望引发的可持续发展思考、系外行星发现带来的宇宙定位反思,都重塑着人类认知。

吴季列举嫦娥4号月背落月、火星 “绕落巡” 等中国航天成就,强调中国科幻需联结太空技术与人类文明,以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创作出高格局作品。

杨平则从文化传统维度切入,提出中国科幻应扎根本土文化。他认为中国科幻虽源自西方,但可融入 “家园” 概念与 “天人感应” 理念,将地面家园延伸至太空,凸显太空与生活的紧密关联。他主张中国太空叙事应立足人类命运共同体领导者的姿态,采用近景式表达,让太空探索充满 “烟火气”,实现科技想象与文化基因的融合。

张小北从电影实践出发,肯定《流浪地球》的示范意义——“带着对故土的眷恋迈向未来”。他强调中国科幻亟需建立未来想象与叙事的底层逻辑,这是发展的关键方向。在他看来,科幻是人类共同的 “童话”,中国科幻需平衡科学与幻想的比例。随着科技进步,科幻已成为构建社会未来想象的集体叙事载体,创作者应关注科技前沿,与科学家互动寻找共识,把握行业剧烈变革的机遇。

杨治学聚焦科幻电影的本质,提出 “科幻是定语,电影是核心” 的观点。他认为作品打动观众的关键在于情感共鸣,震撼视效与情感主题需有机融合。创作中既要平衡科学合理性与艺术想象力,又不能挑战观众常识,唯有找准当代观众的情感触点,才能让科幻电影真正深入人心。

除主题沙龙外,本届电影周还设有科幻电影学术交流会、沙滩首映会、国际科幻大师班及荣誉盛典等活动。这场跨越山海的科幻之约,不仅是行业交流的平台,更凝聚起构建中国太空科幻叙事体系的共识。从航天成就到文化基因,从行业逻辑到创作核心,多元思考正为中国科幻开辟出兼具科技高度、文化深度与情感温度的新航道,未来值得期待。

来源:寒残一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