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731》首日票房破3亿,刷新中国影史纪录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9 08:25 1

摘要:电影《731》在2025年9月18日这个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日子上映后,取得了首日票房破3亿的成绩,并刷新中国影史单片单日总场次和首映日总场次两项纪录。其票房表现耀眼,但口碑呈现两极分化。这部电影通过平民视角揭露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细菌战研究、人体实验等反人类

当前政治经济文化形势的风起云涌。

学会从政策新闻中看门道,透过现象看本质。

睁眼看世界,看中国,看周围,看身边。

我是阿基,带你从金融的角度看世界,与君共进,相信国运,做强国崛起的积极参与者!

阿基点评:《731》电影票房辉煌下的历史铭记与争议

电影《731》在2025年9月18日这个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日子上映后,取得了首日票房破3亿的成绩,并刷新中国影史单片单日总场次和首映日总场次两项纪录。其票房表现耀眼,但口碑呈现两极分化。这部电影通过平民视角揭露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细菌战研究、人体实验等反人类暴行,目的在于唤醒和保持对这段历史的记忆。

①电影口碑与争议

关于电影《731》的评价,呈现出比较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

正面评价主要集中于:

题材的重大意义:许多观众认为,这部电影直面了那段不容忘却的历史,揭示了侵华日军的反人类暴行,其现实意义远超电影本身。影片中的一些实验场景,如冻伤实验、毒气测试、活体解剖等,让观众深感震撼和愤怒。

历史的警示价值:不少观点认为,影片的目的并非激发仇恨,而在于警醒与自省,让人们铭记民族伤痛,珍爱和平,并从中汲取奋进的力量。

争议和批评的声音则多指向影片的艺术表现和制作层面:

导演功力和叙事手法:部分观众觉得导演赵林山对宏大历史题材的驾驭能力有所欠缺。剧本被一些影评人认为更像一个“越狱故事”,未能更全面深刻地展现历史全貌,甚至有评论认为“导演是拖后腿的那个”。

细节处理和真实性观感:一些评论指出影片在细节考据上存在不足,例如环境设置过于干净、演员打扮过于现代等,削弱了历史的厚重感和真实感。虽然片方对“环境干净”有基于史实的解释(日军为保障实验准确性将人视为材料),但仍有观众对此表示质疑。

评价环境:也存在一些关于评价真实性的讨论,例如有报道提及豆瓣平台存在锁评或删评的争议,这使得单纯依靠评分判断影片口碑变得复杂。

②电影背后的难点与深层意义

一些观众可能觉得电影不够“爽”、未能展现更多血腥画面,这背后确实存在难点:

1.审查与表达的平衡:这类历史题材电影的拍摄必然需要考虑国内的电影审查制度。过于直白和血腥的画面可能在审核时面临挑战。电影创作需要在历史真实、艺术表达和审查要求之间找到平衡点。

2.历史还原与艺术加工的尺度:如何既尊重历史事实,避免过度虚构,又能通过艺术手法进行有效叙事,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和理性思考,是对创作者的巨大考验。影片选择平民视角(如姜武饰演的小贩王永章)切入,让历史更具象化、人性化,但这种聚焦也可能无法展现事件的全貌。

3.教育意义与观看体验的权衡:电影《731》更核心的目的可能在于教育和警示,而非提供“爽感”。过度渲染血腥和残忍,可能会适得其反,或使观众沉浸于感官刺激而忽略了历史反思。影片目的在于传递反战理念与生命尊严的普世价值。

③电影带来的积极影响

尽管存在争议,《731》上映的积极影响是值得肯定的:

1.激活历史记忆,促进集体铭记:电影作为一种大众媒介,能有效地激发公众对历史事件的关注和讨论。在高票房背后,是大量观众主动选择去了解这段历史,这本身就是一种集体铭记的行为。它让更多受害者后代敢于发声,甚至可能推动相关历史研究的深入和档案的公开。

2.对抗历史虚无主义,回应否认罪行的谬论:日本一些势力至今仍试图美化侵略、否认南京大屠杀和731部队等罪行。《731》的上映是用影像的方式对这种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回击,向国际社会传递了历史的真相。

3.强化民族使命感,激发爱国情怀与自强精神:影片提醒国人勿忘国耻、知耻后勇。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汲取教训,守护和平,奋发图强。这种情感的共鸣会转化为理性的历史认知和持久的前行动力,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自身强大,才能更好地护佑家园。

4.在国际范围内引发关注:电影选择在全球上映,也有助于让世界上更多不了解这段历史的人们触及人类历史上这黑暗的一页,促进对战争罪行的共同反思和对和平的珍视。

④理性看待电影与历史

《731》作为一部电影,必然有其艺术处理和局限。它是了解那段历史的一个引子,但绝非全部。要更全面、深入地了解731部队的罪行,还需要结合史书记载、纪录片、纪念馆(如哈尔滨的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的实物证据等多种途径。

去看《731》,目的不应是寻求复仇的快感或沉浸于血腥刺激,而是怀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逝者的缅怀,去感受那段民族的苦难,理解战争的残酷,并从中获得砥砺前行的力量。正如许多评论所言,“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传递真相,是为了让悲剧不再重演”。

来源:新生代作手阿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