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些观众对电影《731》的差评,主要集中在剧情与拍摄手法上。有观众认为影片节奏混乱,场景粗糙,存在“日本人和731军官联手解救中国劳工”等与备案内容不符的情节,有歪曲历史之嫌。主演姜武作为出品人之一,戏份占比达125分钟,导致其他人物不够丰满,角色塑造难以让观
一些观众对电影《731》的差评,主要集中在剧情与拍摄手法上。有观众认为影片节奏混乱,场景粗糙,存在“日本人和731军官联手解救中国劳工”等与备案内容不符的情节,有歪曲历史之嫌。主演姜武作为出品人之一,戏份占比达125分钟,导致其他人物不够丰满,角色塑造难以让观众产生共鸣。此外,电影拍摄手法过于魔幻,采用日语配音和文艺清新的配乐,实验室场景还是蒸汽朋克风格,被批评为刻意弱化了历史的残酷性。
同时,影片的历史还原度也受到质疑。有观众指出电影出现了史实中不存在的“红色防护服”,且对于731部队对待试验品“吃好喝好”的情节,不符合历史事实,有洗白日本人之嫌。虽然影片还原了部分如冻伤实验、活体解剖等场景,但因过审删减了一些片段,被认为没有充分展现历史的冲击力,未达到一些观众心中对还原历史的期待。不过,也有网友怀疑,在某瓣、某购票平台上,上线后两小时内出现的大量句式高度雷同的差评,是“黑公关”刻意抹黑。
电影《731》引发的争议,反映出观众对这段沉重历史的重视与严肃态度。作为一部以731部队暴行历史为题材的影片,其承载着铭记历史、警示后人的重要使命。票房的成功表明观众对这段历史题材有强烈需求,但口碑的两极分化也提醒创作者,在处理此类敏感历史题材时,应更加严谨细致,在保证历史真实性的基础上,提升艺术表现力,力求让观众在了解历史真相的同时,获得深刻的情感共鸣与历史启迪,才能更好地回应观众的期待与历史的重托。
来源:春哥V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