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山东细菌战的血色记忆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8 19:34 1

摘要:9月18日,电影《731》在全球院线正式拉开帷幕。该片由赵林山执导,姜武、王志文、李乃文、孙茜等一众实力派演员领衔主演,一经发布迅速引发全球观众的广泛关注与强烈共鸣。影片摒弃了宏大叙事的视角,转而聚焦平民的苦难遭遇,以细腻的镜头语言撕开历史的伤疤,将侵华日军第

9月18日,电影《731》在全球院线正式拉开帷幕。该片由赵林山执导,姜武、王志文、李乃文、孙茜等一众实力派演员领衔主演,一经发布迅速引发全球观众的广泛关注与强烈共鸣。影片摒弃了宏大叙事的视角,转而聚焦平民的苦难遭遇,以细腻的镜头语言撕开历史的伤疤,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细菌战暴行毫无保留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活体解剖实验、冰冻实验、毒气实验、人体细菌实验、野外实验……影片中的每一格影像,都如同锋利的解剖刀,剖开人类文明的表象,暴露出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践踏伦理、灭绝人性的反人类暴行。

当镜头聚焦于那些惨绝人寰的细菌实验时,许多人或许不知道,山东这片土地曾是日军细菌战受害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承载着一段不忍直视的血泪史。

鲁西血泪,几十万生命的消逝

1943年,侵华日军为扩大战争破坏、削弱中国军民抵抗力量,发动代号“昭和十八秋鲁西作战”的细菌战,将魔爪伸向山东鲁西地区。本次细菌战分为两个阶段逐步推进。第一阶段主要在鲁西卫河流域两岸中国抗日边区散布霍乱,试验霍乱杀伤效力。“一场暴雨,一场瘟疫 ”。日军先是借暴雨洪水之机,毁坏卫河、漳河堤坝,向洪水中投放霍乱菌,随后用飞机将大量霍乱菌撒向卫河流域。一时间,德州、聊城、菏泽等24个县的土地被病菌笼罩,当地百姓陷入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第二阶段,日军的罪行愈发肆无忌惮。他们在扩大病菌传播范围、测试自身部队在疫区作战抗感染能力的基础上,还公然将“扫荡” 八路军、掠夺当地百姓粮食纳入行动范畴。日军的双重摧残,让本就深陷疫情灾难的鲁西地区雪上加霜,百姓的生活彻底坠入深渊。

霍乱疫情蔓延迅速、发病快。有人早上发病,挺不到天黑就死了。当时许多村庄因疫情肆虐人口锐减,一些家庭因疫病全部覆没,许多人得病死后甚至连抬尸体下葬的人都找不到。

那么,这场细菌战究竟夺去了多少生命?据统计,在1943年细菌战中,两个月的时间,仅24个县死亡人数就达到42.75万人,实际伤亡更是难以计数。多地沦为“无人区”,鲁西大地尸横遍野,昔日的幸福家园成为人间炼狱。这次作战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细菌战。

然而,鲁西细菌战是被隐瞒的历史篇章,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这并非天灾,而是日军的阴谋。直到21世纪初,在山东临沂夫妇崔维志、唐秀娥的努力下,这段尘封近60年的黑幕才被揭晓。

为了揭开历史真相,夫妻二人耗费数年时间,踏遍鲁西地区的各个角落,寻访当年的幸存者与见证者,搜集散落的史料文献,一点点拼凑出日军细菌战的完整真相,最终整理成《鲁西细菌战大屠杀揭秘》,让这段被掩盖的血泪史终于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也为历史研究留下了珍贵的一手资料。

崔维志、唐秀娥夫妇。

遗迹无声,诉说细菌战暴行

除了鲁西地区的惨痛经历,山东济南也曾是日军实施细菌战的重要据点。1938年,日军为满足细菌武器研究需求、解决远途运输难题,于济南组建“济南防疫给水部”(又称“1875部队”),成为继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后的第二支细菌部队。1938-1945年间,这支部队打着“防疫”旗号,用战俘和无辜百姓进行鼠疫、伤寒等残忍实验。时任部队的翻译官崔亨振曾回忆道,“驻扎在济南的日本1875部队,是用人体实验制作病菌的部队,会把鼠疫等各种病菌注射到中国俘虏身上,然后观察整个发病过程”。

青灰色墙砖、十五开间、日式风格……中共济南市委党史研究院宣教处处长李金凤说,“1942年,日军1875部队从经六纬六路迁到如今的经六纬九路,这栋老楼的构造,和日本731部队所用的实验室一模一样,就连房屋内涂到墙腰的油漆颜色也是一样的”。如今,这栋青灰色日式小楼已被列为山东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日军暴行的“铁证”。

为打造这部承载历史重量的影片,剧组筹备耗时十年。导演赵林山在采访中坦言,拍摄《731》,我们是更想凝聚社会力量,达成社会共识,“对于731的史实挖掘和史实追证仅仅是一个开端,通过揭露这样的罪行我们希望团结更多热爱和平的人士,将这段历史成为全世界、全民族、全人类的记忆”。

铭记历史,从来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以史为鉴,守护当下的和平。电影《731》在全球多地陆续上映,这段镌刻在中国大地上的血泪史,正跨越国界,让更多人知晓战争的残酷,也让和平的珍贵更加深入人心。

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