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第一批观影反馈来了,哭着离场:这份悲愤,罄竹难书!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8 18:02 3

摘要:谁都知道这段历史有多沉:731部队的“实验”不是文字里的“罪行”,是活生生的人被当作“材料”——我们课本里的“细菌传播规律”,背后是先辈被活体注射病菌的惨叫;实验室里的“低温耐受数据”,是同胞在零下几十度被冻成冰雕的苦难。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科学知识,每一个原理

等《731》上映,我纠结了整整半年——既盼着它撕开历史的伤疤,让更多人看清真相,又怕镜头里的苦难太刺骨,连呼吸都带着痛。

谁都知道这段历史有多沉:731部队的“实验”不是文字里的“罪行”,是活生生的人被当作“材料”——我们课本里的“细菌传播规律”,背后是先辈被活体注射病菌的惨叫;实验室里的“低温耐受数据”,是同胞在零下几十度被冻成冰雕的苦难。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科学知识,每一个原理都浸着先辈的血。

有段史料我记了三年:一位刚分娩的母亲,脐带还没剪就被拖进实验室,襁褓里的婴儿成了“活体标本”。单是文字就足以让人窒息,可电影里的细节更扎心——首映礼上,有观众看到这幕时捂着脸发抖,却没人起身离场,因为大家都懂:这不是“剧情”,是真真切切发生过的地狱。

有人说“电影该拍得温和点”,我偏不认同。温和的历史叙述,是对遇难者的背叛。那些让我们不敢直视的镜头,恰恰是最该被记住的证据——731部队的“恶魔”们,用手术刀、病菌、冻库,把人间变成了屠宰场,这样的恶,容不得半点“美化”。

比起电影,纪录片《731》更直白:没有艺术加工,只有泛黄的档案、幸存者的泣诉,还有战犯忏悔时躲闪的眼神。我曾三次点开纪录片,两次看到一半就关了屏幕,不是懦弱,是心疼到无法承受——我们隔着屏幕都如此痛苦,当年的先辈们,在暗无天日的实验室里,该有多绝望?

今天首映场的观众走出影院时,有人红着眼眶说“不敢二刷,但必须让孩子看”。这就是《731》的意义:不是让我们活在仇恨里,而是让每个中国人都知道,“岁月静好”从不是凭空来的,是先辈用命扛下来的;“勿忘国耻”也不是口号,是看到细菌实验镜头时的揪心,是想起遇难母亲时的窒息。

若你能忍住悲痛,去看看这部电影,或是纪录片《731》吧。记住:我们没有资格替3000多名遇难者说“原谅”,能做的,就是把他们的苦难刻在心里,让历史不再重演。

毕竟,有些伤疤,永远不能愈合;有些罪恶,永远不能遗忘。

来源:好奇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