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731》:历史题材引爆市场,预售破亿创纪录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8 14:44 2

摘要:2025年9月18日,电影《731》正式登陆全国院线。这部以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细菌实验为背景的历史题材影片,凭借其敏感的题材、震撼的叙事和强大的市场号召力,成为近期影坛最受瞩目的作品。截至上映前一日(9月17日),其预售总票房已突破1亿元,猫眼、灯塔双平台“

2025年9月18日,电影《731》正式登陆全国院线。这部以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细菌实验为背景的历史题材影片,凭借其敏感的题材、震撼的叙事和强大的市场号召力,成为近期影坛最受瞩目的作品。截至上映前一日(9月17日),其预售总票房已突破1亿元,猫眼、灯塔双平台“想看”人数累计接近700万,不仅刷新历史题材影片预售纪录,更在猫眼平台超越《唐人街探案3》,登顶“想看榜”首位。

预售狂潮:从743万到1亿的爆发式增长

《731》的预售表现堪称现象级。9月4日预售首日,排片占比高达99.6%-99.7%,1小时内排片超3万场,首日票房达743.3万元;仅5天后(9月9日),预售总票房突破3000万元;至9月15日,这一数字飙升至7000万元;最终在9月16日18时44分,预售总票房正式突破1亿元,成为2025年春节档后首部预售破亿(不含点映)的影片。

这一成绩的背后,是观众对历史真相的强烈关注。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9月17日,影片“想看”人数达454.6万,其中女性观众占比51.6%,20-24岁年轻群体为主力军;四线城市观众占比39.5%,二三线城市合计超67%,显示出题材对下沉市场的强大渗透力。

题材争议与市场突破:直面历史的勇气

《731》的题材选择极具挑战性。影片以三千多名中外受害者的惨痛经历为线索,通过小人物的命运轨迹揭露细菌实验的黑暗真相。这种直面历史伤疤的叙事方式,既吸引了大量对历史感兴趣的观众,也引发了部分争议。有观众认为,题材过于沉重,可能影响观影体验;但更多人强调,影片的意义已超越娱乐范畴,成为铭记历史、警醒未来的重要载体。

导演赵林山在采访中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让更多人了解这段被遮蔽84年的历史。这不是消费苦难,而是对生命的尊重。”这种创作初衷得到了市场的积极回应。驻马店好莱坞国际影城工作人员透露,影院为《731》预留了超80%的排片,预售场次已达24场,单位和个人购票咨询持续升温。

对比分析:与《唐探3》《刺杀小说家》的差异化竞争

尽管《731》的预售成绩亮眼,但与同类型热门影片相比,其市场表现仍存在差异。以《唐人街探案3》为例,该片在2021年预售阶段,首日票房仅53.3万元,次日便飙升至5901万元,半个月内突破10亿元大关;而《731》首日预售为510万元,后续增长虽稳健,但爆发力稍显不足。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三:

1. 档期选择:《731》定档9月18日,正值暑期档结束、国庆档前夕,竞争激烈;而《唐探3》选择春节档,观影需求集中释放。

2. 题材受众:《731》的沉重历史题材限制了受众范围,而《唐探3》的喜剧风格更具普适性。

3. 演员阵容:《731》的姜武、王志文等实力派演员虽演技精湛,但知名度不及《唐探3》的王宝强、刘昊然组合。

不过,与同样档期的《刺杀小说家》相比,《731》的预售表现更胜一筹。《刺杀小说家》上映前三天预售票房逐步提升,最终以8655万元收官,累计票房突破10亿元;而《731》在预售阶段已突破1亿元,且“想看”人数远超前者,显示出更强的市场潜力。

口碑与挑战:真实性能否经得起检验?

尽管预售成绩喜人,但《731》仍面临口碑考验。早前内部看片反馈显示,部分观众对影片中细菌实验的表现提出质疑,认为其真实性有待提升。对此,宣传团队迅速调整策略,推出更多幕后花絮和历史资料,强调影片“十年筹备、史实为依据”的创作原则。

此外,影片的125分钟片长和沉重基调,可能对普通观众的观影体验造成影响。如何平衡历史真实性与艺术表现力,将成为影片上映后口碑分化的关键。

全球布局:从中国到世界的文化输出

《731》的市场野心不仅限于国内。影片将于9月19日登陆美国、加拿大,11月扩展至韩国,后续计划覆盖英国、法国、德国等多国。这种全球发行策略,既是对历史真相的国际传播,也是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又一次尝试。

业内人士分析,若影片在国内市场表现强劲,其海外票房有望借助历史题材的普世价值实现突破。此前,同类题材影片《黑太阳731》虽未大规模海外发行,但已在国际影坛引发关注,为《731》奠定了基础。

结语:历史记忆与商业逻辑的博弈

电影《731》的预售狂潮,是历史题材与商业逻辑碰撞的缩影。它既证明了观众对真实历史的渴望,也暴露了敏感题材在市场推广中的困境。1亿元的预售成绩,是观众用票房投票的结果,更是对民族记忆的守护。

9月18日,当影院灯光渐暗,这部承载着历史重量的影片,将如何与观众对话?答案或许不在票房数字里,而在每一位走出影院的观众眼中——那里面,有对过去的铭记,更有对未来的警醒。

来源:祥子看娱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