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备受关注的电影《731》昨天(17日)在哈尔滨进行全球首映。这部聚焦于日本731部队罪行的电影,不仅是对历史的追溯与揭露,更是一次通过电影艺术唤醒人类良知、呼唤世界和平的深刻尝试。自影片信息曝光以来,该片在各大票务平台想看人数始终保持“断层领先”,上周预售开启
备受关注的电影《731》昨天(17日)在哈尔滨进行全球首映。这部聚焦于日本731部队罪行的电影,不仅是对历史的追溯与揭露,更是一次通过电影艺术唤醒人类良知、呼唤世界和平的深刻尝试。自影片信息曝光以来,该片在各大票务平台想看人数始终保持“断层领先”,上周预售开启后成绩斐然,截至9月18日10点,点映及预售总票房已突破1.4亿元。
这部承载沉重历史记忆的影片,今天(18日)起全球上映。澳大利亚、新西兰与中国同步上映,次日在美国、加拿大登陆大银幕,并计划于11月在韩国与观众见面。如何用电影语言为历史发声,为真相立证?近日,电影《731》的导演赵林山接受采访,分享了影片的创作初衷、拍摄历程以及对历史的思考。
导演赵林山说,这段历史最初是一个人的记忆,后来是一群人的、一座城的、一个国家的记忆——而今天,我们应该让它成为世界的记忆。
赵林山:在哈尔滨平房区731罪证陈列馆档案室里边有一个特别特殊的名字——李鹏阁,他是1941年7月28日被移送到731,作为人体实验者。1998年,他已经是77岁的女儿李凤琴,在一张报纸上我们公布的遇难者名单当中看到了她的父亲。她来到了731,举着这张报纸,她第一次在广场上叫爸爸,说“爸爸我带你回家……”,我想有千千万万的这样的遇难者在寻找,在求证,我觉得这段惨绝人寰的历史早该被揭露,搬上银幕。
电影讲述了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在哈尔滨平房区以“给水防疫”之名开展细菌战研究,屠戮百姓进行人体实验的故事,再现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反人类暴行。
由于731部队的细菌实验违反《日内瓦公约》,整个过程都在秘密进行,战败时的证据销毁,让这段残忍的历史长期被掩盖。赵林山说,这部影片不仅让“731部队”美化为“防疫部队”的谎言再度被揭露,更是一次对人性的拷问。
赵林山:其实在里边的角色是有名的,但是在整个731这里边是被剥夺名字的,他们统称为“马路大”, 这些被作为“试验品”的人,被731部队内称为“maruta” (音译:马路大),大意为材料、烂(圆)木头,即被剥夺了人格的“人”,唯一可以辨识的就是他们身上的编号,每天都是喊他们的编号的,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关心了各种实验,人如何被杀掉,其实这里边有一个更杀人诛心的手段,就是不但杀死你,还剥夺你的名字。731是行使了这样一个在历史上痛彻心扉的,惨绝人寰的,灭绝人性的双重谋杀。
电影《731》通过小贩王永章等无辜平民被诱捕、囚禁,沦为惨无人道活体实验品的悲惨遭遇,展现了在战争洪流下小人物的苦难、觉醒与不屈的抗争精神,以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为历史发声,为真相立证。
电影中,鼠疫实验、跳蚤实验、冰冻实验、活体解剖、人体标本……每一帧画面所揭示的,皆是刺穿人类伦理底线的反人类暴行。然而,这都是731部队日常运转的冰冷程序。银幕上每一个遇难者无声的挣扎,都化作对那段浸透血泪的历史最深沉的控诉,结合影片“绝不遗忘”的标语,也提醒着所有观众,勿忘历史,守望和平。
赵林山坦言,拍摄《731》的最大困境在于如何用电影语言将这段惨绝人寰的历史真实地呈现给观众。
赵林山:在人性上,在整个细节呈现的时候,我是把握这样的一个平衡:这部片子绝对不要带着猎奇的心态去看,因为本身我是特别反对消费苦难,因为那些受迫害的同胞们都是我们的亲人。我作为一个导演,不太想把他那一面真正淋漓尽致的让我们看到,其实没有看到也恰似看到,所以说这就要求我们团队需要用一个电影的手法把它处理成电影化,让真实抵达更真实的地方,这是我在这部戏里边对于人性,对于场景,对于事件的融合下的综合考量。
影片筹备与制作耗时十余年。影片的创作不仅基于大量史料的挖掘,还涉及跨国取证,导演赵林山带领团队辗转哈尔滨、日本等地,查阅超百万字资料,采访多位细菌战幸存者后代。为了精准还原历史,团队对8000页部队解密档案和423小时原队员影像资料逐一考证。拍摄时,从搭建四方楼场地、“特别移送”火车车厢,到人物妆造细节,都反复琢磨,力求“有史可依”。剧组甚至动用重达109吨的火车拍摄,还借用了731事件的真实历史文物,拍摄时赵林山反复强调“不能破碎,不能丢失”。
赵林山:我在日本大概5年到6年的时间。其实731是无人生还的,那我们只能通过一些挖掘出来的史料和这个物证,包括我们到日本采访大量的当时是少年兵,现在已经是年过花百的人了。当然我们还要把握证据糅合去校正,因为死无对证这件事情,我们能够有对证的时候,其实有可能是单面和片面的,所以说我们还要在整个史料当中,包括呈现上我们要找到合理性,甚至我们要物证、人证都对在一起。
剧组请来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馆长金成民担任历史顾问。可以说,他是目前国内对731历史最权威的见证者与研究者。不仅如此,剧组在服装道具上的还原也下足功夫。演员的实验服袖口和背后设计为可撕开式,方便还原当年人体实验的注射场景。剧组还前往博物馆搜集实物证据,如刻有日本钢印的机关枪等战争遗物。赵林山强调,电影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再现,更是对人性、和平与正义的深刻探讨。他希望通过电影《731》凝聚社会力量,达成社会共识,让这段历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记忆。
赵林山:因为整个我们在731这段历史的阐述上,包括互联网上很少,关于这个问题很少,因为我作为一个课题来说,其实我们也在一代一代的一步一步地在索证的过程当中,这个电影我觉得在这一段时间推出来是恰如其分,它是历史的需要,而且对逝去的人也是告慰,我觉得应该有更多的导演投入到这个题材当中,不断地去挖掘,不断地去呈现,让这段历史大白于天下。
在筹拍电影《731》之前,赵林山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并不深入。然而,随着对史料的深入研究,他逐渐意识到731部队罪行的复杂性与残酷性。他感慨道,对于731的史实挖掘和罪证揭露,我们仅仅是一个开端。
在学习和认识这段历史的过程中,赵林山发现,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并非冻伤实验或人体实验,而是侵略者精心编织的谎言。
赵林山:我们在所有的历史和细节缝隙当中发现,原来谎言才更可怕。我们的人是如何被实验的?这个过程当中,有的时候我们在电影里边表现了“健康换取自由”“天皇亲善,食物宝贵”,这样的台词都是通过我们在史料当中,在缝隙当中发现了这样的端倪,我们觉得这些仅仅是一个端倪,才形成了这样的历史的悲剧,让历史的悲剧让它们得以实施,能够实施这么多年,从三几年开始到四几年,这是驾于实验基础上的最恶毒的手段。是服务于他们实验的条件,他们需要人去配合,他需要“马路大”去听话,让他们能够顺利地拿到一个好的数据,这样的支持制造了语言的谎言系统、善食的谎言系统,最终形成一个他们走入实验室的过程的谎言系统。
赵林山解释,通过谎言,受害者自愿走入实验室,甚至让整个实验体系得以顺利实施。影片中,“天皇亲善,食物宝贵”“健康换取自由”等台词,正是从史料缝隙中挖掘出的历史悲剧的缩影。在采访中,赵林山多次提到731部队的谎言体系。他指出,侵略者不仅通过谎言实施实验,还试图将这段历史彻底抹去。他希望通过电影唤醒全人类,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赵林山 :这个谎言的体系到后来其实我们都知道,石井四郎逃跑的时候已经说了要把这样的秘密带到坟墓里面去,所以说他一路是掩盖的。那么为什么要掩盖?我们不能说战争体系的屠杀就合理,它已经完全超越了战争体系里的谋杀,它是反人伦的、反道德的,不是人能够在任何体系下可以共情的行为,它是无法原谅的,它在人类历史上是至暗的时刻,我觉得它是全人类必须要唤醒要知道的,不能再让这段历史重演。
此次影片走向全球,其英文名直译为“罪行无界”,寓意是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犯下的反人类罪行罄竹难书。赵林山强调,影片并非以血腥暴力来刺激观众感官,而是以克制的艺术表达,聚焦于人性的尊严与斗争,引发观众的深层共鸣。他说希望通过更细腻的表达,呈现出人性的困境,让影片更具历史厚度与人文深度。
赵林山:通过揭露这样的罪行,我们希望团结更多的热爱和平的人士加入这个队伍,要将这段历史能够形成全世界全民族全人类的记忆。所有的努力和所有的细节,包括电影,我们要找到世界语言的方式,能够贴近服务于史实,让史实更加有说服力。
来源:江城高校通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