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2年的夏天,两个13岁的小男孩,在暑假的最后两天,作业还堆成山没做完,决定一起出门“找同学抄作业”。
2022年的夏天,两个13岁的小男孩,在暑假的最后两天,作业还堆成山没做完,决定一起出门“找同学抄作业”。
听起来有点荒诞,但这正是电影《呼朋引伴》的开端。片长189分钟,导演杨正骐用这部影片,把观众拉回了疫情中的那个特殊夏天,也带回了他记忆中的萧山老城。
电影最厉害的地方,是把一个小学生抄作业的平凡小故事,拍出了时代的缩影。
它不仅记录了疫情下的日常生活,还巧妙融入了历史与超现实的元素。
两个男孩的一次“作业冒险”,其实折射出萧山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故事的两位主人公余佳佳和周诚诚,一个是“医护家庭”的孩子,妈妈忙着工作,爸爸远在边疆支援;另一个则是典型的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外出打工。
疫情让两人彻底放飞自我,两个多月的暑假,他们玩游戏玩到忘了学业。
佳佳的妈妈偶尔回家,发现作业本空空如也,怒火中烧,直接没收了他的手机和平板。
于是,两个小孩临时抱佛脚,准备出门找同学抄作业。但在疫情的阴影下,连这件简单的事都变得不简单。
他们的每一步行动,都被核酸检测、封控政策以及各种限制牵绊着。就连要去班长家抄作业,都得先排队做核酸。
核酸队伍里,出现了三个穿着明代服饰的倭人。
他们用奇怪的语言打听海的方向,问完就消失了。两个小孩还没反应过来,核酸亭就关门午休了。
这还不算完,去班长家的路上,他们得绕过小区里查核酸的保安。
好不容易找到了班长,班长却一脸官僚架子地说:“非必要不出门。”
最后,两个男孩只好靠承诺“选举支持班长”,才拿到了答案。
《呼朋引伴》是杨正骐的长片处女作,拍摄时,他还是个大三学生。
整部电影只用了杭州萧山老城方圆四五公里的取景地,极力还原疫情下的市民生活。
导演通过两个小孩的冒险,记录了那个特殊时期的城市记忆和社会情绪。
虽然导演的镜头美学略显稚嫩,但他对议题的捕捉能力非常出色。
每个人物的动机都清晰且有力。
整部电影用了大量长镜头,拍摄了萧山老街的市井日常,以及孩子们走过的河边小路。
两个男孩是画面中很小的一部分,但他们的故事却承载了整个城市的记忆。
影片的最终落脚点在主海报上的一句话:“我们所处的现实,其实是过往历史的折叠。”
这句话点出了全片的核心。
电影看似是在讲两个小孩的日常,却巧妙穿插了萧山的历史与社会变迁。
《呼朋引伴》是一部带着浓浓怀旧气息的电影,用疫情中的小人物故事,串联起了萧山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
尽管拍摄技术尚显稚嫩,但导演杨正骐在叙事上表现出了极大的野心和潜力。
它不仅是一部温情的成长故事,还是一部关于历史与现实的诗意记录。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多么普通或荒诞,历史的痕迹都深深镌刻在我们的日常之中。
这种折叠的历史感,正是《呼朋引伴》最迷人的地方。
来源:潇湘十二楼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