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日甘肃网9月18日讯据兰州晚报报道 9月17日下午,微电影《山杏红了》在西凉影城(西凉大剧院)举行首映。这部取材于凉州本土、讲述生态建设与乡村振兴故事的影片,吸引了众多观众到场,现场反响热烈。
聚焦生态蝶变与青年担当 《山杏红了》在凉州首映
首映现场座无虚席
每日甘肃网9月18日讯据兰州晚报报道 9月17日下午,微电影《山杏红了》在西凉影城(西凉大剧院)举行首映。这部取材于凉州本土、讲述生态建设与乡村振兴故事的影片,吸引了众多观众到场,现场反响热烈。
影片以凉州区南部山区植树真实事迹为原型,以南山村的生态蝶变为主线,生动呼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和“三北”工程战略。通过讲述爷孙两代人在祁连山浅山区坚持不懈营造碳汇林、最终让荒坡披绿生金的故事,影片深刻展现了凉州人民改善生态、振兴乡村的坚定信念与实践智慧。
片中,爷爷一句“种总比不种强”道出朴素而执着的坚守;孙子陈屹林毅然返乡,运用专业知识让山杏、樟子松在南山扎下根来,打破了“南山不种树”的旧观念;技术员叶知秋带着科技与资源前来支援,象征着社会力量的积极介入。三代人薪火相传,共同书写出一幅“久久为功”的生态治理图景,也构建起“生态保护—产业增值—村民增收”的良性循环。
《山杏红了》不仅是一部生态主题影片,也是一曲青年返乡扎根、与乡土双向奔赴的赞歌。陈屹林放弃大城市发展机会,叶知秋主动带来科学技术,两位年轻人携手奋斗,展现出当代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担当与作为,呼应“乡村振兴,青年有为”的时代强音。
该片由中共凉州区委宣传部等多家单位联合出品并摄制,预计时长60分钟。作为凉州生态建设与青年奋斗的影像见证,影片以真挚情感和独特视角展现地域风貌与发展实践,有望引发更多人对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关注与思考,激励更多人投身于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浪潮中。
记者 雒焕素 文/图
来源:河鸣经典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