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8日,正值“九一八”事变94周年纪念日之际,电影《731》在中国内地以及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同步上映。这部影片通过展现普通小贩王永章等平民百姓如何被日军诱骗、囚禁,并被迫参与反人类的细菌实验与活体解剖实验,深刻揭露了日军侵华期间那段惨无人道、黑暗至极的历史
9月18日,正值“九一八”事变94周年纪念日之际,电影《731》在中国内地以及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同步上映。这部影片通过展现普通小贩王永章等平民百姓如何被日军诱骗、囚禁,并被迫参与反人类的细菌实验与活体解剖实验,深刻揭露了日军侵华期间那段惨无人道、黑暗至极的历史。
在《731》这部电影中,有七处细节尤其值得观众深思:
其一,日本军官口中的实验趣谈
电影中,有位日本军官向众人讲述食管结扎实验,这绝非电影的艺术虚构或夸张表现,而是有着确凿历史证据的暴行。原731部队成员在战后的供词中曾提及,此类实验旨在探究消化功能受损后的生理。当这位军官以一种轻松的口吻叙述此事时,我们不难察觉,所谓的不过是其掩盖罪行的幌子,在他们眼中,受害者不过是实验的“材料”而已。
其二,温碧霞饰演的艺伎。
温碧霞在《731》中扮演的艺伎,看似是影片中用于调节气氛的次要角色,实则暗含日本侵略本质的深刻批判。当年,日本在侵占东北后,不仅掠夺与资源,更通过文化渗透来实现同化统治。艺伎作为日本传统娱乐文化的象征,刻意引入东北的聚集地,成为其侵略的工具。
其三,心脏摘取实验的恐怖场景。
在《731》中,有令人毛骨悚镜头:一名鬼子军官手中托着一颗仍在微微跳动的心脏,脸上洋溢着疯狂与亢奋。而这一场景的历史原型,远比电影中呈现的更为。据森村诚一在《恶魔的饱食》中记载,原731部队成员承认,为了记录心脏在体外的跳动次数,他们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直接对中国小孩进行开胸取心手术。
其四,731部队处理尸三种残忍手段。
第一种是焚烧,他们使用专门的焚烧炉将实验致死或被处决的者尸体焚烧成灰烬,随后将骨灰倒入河流或掩埋于地下,以此销毁罪证。第二种是化学处理,对于需要保留的器官为防止尸体腐烂传播的情况,他们将尸体浸泡在福尔马林或其他化学溶液中。有些尸体,甚至会被制成标本,用作教学与科研之用。
第三种处理尸体的方式是掩埋。当焚烧炉不够时,日军便在附近挖掘大坑,将尸体集体掩埋,这些地方就成了许多中国人的无名墓地。电影画面里,日军在分拣尸体时表现得冷静且熟练,这表明此类流程对他们已是家常便饭。他们不仅擅长制造死亡,更企图掩盖真相,让受害者从历史中彻底消失。
五、以健康之名,行自由之骗
日本人打着“天皇亲善,以换自由”的旗号,以免费体检为诱饵,诱骗中国民众。许多人信以为真,却不知这背后隐藏着阴谋。日军设立临时医疗点,待登记完毕后,便用卡车将人运往实验基地。更有甚者,他们还会伪造信件,欺骗和隐瞒受害者的家人。
六、赤身裸体的中国人
电影中,一位老人紧紧攥着年幼孙儿的手,和其他受害者一同被日军强行剥去衣物,驱赶进密闭的毒气室。这正是731部队毒气实验的真实写照,日军以衣物会吸附毒气、影响实验为由,强迫所有实验者脱光衣物。而日军则在外冷漠地记录数据,目睹他们被毒气吞噬。冷漠,比毒气更令人心寒,也证明日军已对生命毫无敬畏,彻底沦为了屠杀机器。
七、翱翔天际的陶瓷细菌罐
电影中热气球多次出现,仔细观察便会发现,热气球下面还悬挂着一个陶瓷罐。这其实是731部队头目石井四郎研究的细菌炸弹,日本名为“50型宇治式”,也是他引以为傲的三大发明之一。罐内装满了携带致命病菌的跳蚤,如鼠疫、霍乱等。日军会在距离地面一百至两百米引爆炸弹,使跳蚤在不受伤害被释放,从而传播疫情,杀伤抗日军民。
随着时间的流逝,日本人暴行的人已越来越少,甚至不少亲日,宣扬着“冤冤相报何时”的论调。或许,这正是赵林山导演耗时11年之久,也要将这段历史搬上银幕的原因。《731》绝非仅仅是一部电影,它是发人深省的追问,是警醒世人的提醒,更是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它让我们明白,唯有将黑暗历史讲述出来、倾听铭记、深刻反思,才能化作照亮未来的光芒。
来源:寓乐到天亮